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民日报:CBA的模仿和超越

  薛原

  接连两个周末,CBA(微博)(中国男篮职业联赛)和NBA(微博)(美国男篮职业联赛)的全明星赛分别举行。篮球迷饱了眼福,也难免会有些比较。

  从形式上看,CBA的全明星周末基本是模仿NBA,从内容和包装的质量上看,前者还是要逊色不少,说是“山寨版”,也不算刻意贬低。

  其实,模仿并不是一件难为情的事。1951年NBA举办首次全明星赛,也是模仿美国棒球大联盟的举动。直到1984年之后,全明星赛才渐渐发展为全明星周末,内容更为丰富,娱乐化色彩更浓。这些NBA花了几十年才成形的体系,CBA用了十来年就能学个大概模样,从发展节奏看,也许是后发者的一种优势。

  不过,“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和“一直在模仿,从未想超越”到底是有着本质的不同。这种不同,重点不在于“学什么”,而是“为什么学”。NBA的精髓是给球迷带来欢乐和享受,使看篮球和看大片一样精彩,为的是在同其他娱乐形式的竞争中生存下去。不真正认识这一点,CBA的模仿,就时常有深一脚浅一脚,学到哪儿算哪儿之感。

  比如,林书豪(微博)大热以来,他的各式球衣瞬时摆满店铺,成为最抢手的NBA商品。而头一次打进CBA四强的山西队,两名外援自己在美国定制了1000件创意T恤,这两天热热闹闹地在体育馆门口搞起了签售,引来球迷长龙。也许CBA看不上卖球衣的这点钱,但这还是构建自身文化的一种有效办法。两相比较,表面上看是捕捉商机的敏感度有差异,不如说是怎样对待球迷、怎样经营球队的态度有差异。这种状态下的模仿,学皮毛都还斑驳,又谈何超越。

  要说超越,也不是定下不切实际的目标,非得“不走寻常路”。超越有不同的坐标系,今日之我超越昨日之我也是进步。日本的足球J联赛创立之初,先是认认真真地模仿足球发达国家的形式,又从巴西请来不少过气球星,但不只为攒人气,还在于学习南美足球的风格。这是模仿的心计之一。与J联赛同步发展,甚至在J联赛推出之前就精心设计的,还有日本的青少年足球发展体系。这是模仿的心计之二。如今,日本足球已成为在世界足坛代表亚洲的劲旅,J联赛也成为成熟稳定的职业联赛,拥有自己的品牌和文化积淀。通过对他人的不断模仿,实现对自我的不断超越,同样收获不少。

  模仿和超越既可以是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可以是发展的不同心态。中国体育的职业化之路不过走了十几年,模仿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形式上的模仿是最直接的办法,理念上的领悟乃至文化上的创新则是另一层境界。缺了这层境界,别说超越他人,就连超越自己也难。职业联赛的发展时间也有十几年,不静下心来想想这层意思,这十几年的模仿都不知该总结点什么了。

分享到:

相关专题:中国男篮&CBA职业联赛专题 

更多关于 CBA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