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队三角进攻谁能看懂? 场均20进攻篮板难赢球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12月07日22:05  新浪体育微博
年轻的张兆旭依旧稚嫩年轻的张兆旭依旧稚嫩

  新浪体育讯 有一种战术,叫做三角进攻,有一支球队明确表示贯穿三角进攻于始终,这支球队叫做上海大鲨鱼。但是七场战罢,人们惊奇地发现,三角进攻于上海队而言,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甚至是遥不可及的理想。

  数据可以说明一切,新赛季CBA战罢八轮,上海队场均砍下90.7分,仅仅高于山东黄金,排在倒数第二。这是一个尴尬的数字,因为早在新赛季开始前,上海队新帅帕纳吉奥就说,会在球队的进攻方面多下工夫,打出赏心悦目的篮球。可现实却是,别说流畅的配合,上海队每一次得分都显得异常困难,尤其是面对强大的广东宏远,全队上半场只拿到可怜的37分,得分王哈里斯仅得5分,全队核心刘炜仅得4分,唯一出彩的是雷恩-凯利,但他上半场的14分更像是昙花一现,难解燃眉之急。整场比赛,上海队仅两人得分上双,分别是凯利和孟令源,而哈里斯只得9分,刘炜仅得4分,进攻不力,最终使得上海队76比95不敌宏远,遭遇两连败。

  上海队其实足够努力,他们的努力转化在技术统计上,就是防守方面的群策群力。此役客场不敌卫冕冠军,对上海队来说是预料之中的事,即便如此,他们依旧让宏远只得95分,比本赛季平均值低了将近11分。布鲁克斯在三分线外7投6中固然是神来之笔,但是朱芳雨和王仕鹏在外线总共13投1中,宏远全队三分球命中率不过36%,足见上海队防守的积极性和侵略性。截止到目前,上海队场均丢91分,高居CBA次席。强悍的防守基于对篮板球的争夺和保护,目前上海队场均可以摘下53.3个篮板,高居联盟第一;场均抢19.7个前场篮板,还是联盟第一。与宏远一战,上海队虽然惨败,但在篮板球一项上,他们仅以46比48落后。

  三角进攻从不会以牺牲防守为前提,比如当年的芝加哥公牛,就是出了名的防守铁骑,但反应到上海队身上却是,他们每球必争,全队齐心协力拼抢每一个篮板球,不惜代价完成一次次高质量的防守,但在进攻中实在力不从心。正是这样的攻守失衡,导致上海队目前战绩仅为2胜5负,排在倒数第三。

  帕纳吉奥有个美好的愿望,毕竟实践证明,三角进攻已经在NBA取得巨大成功,理论上在CBA同样适用。但是请别忘记,无论是九十年代的公牛还是如今的湖人,三角进攻的核心必定是一名超级大牌,乔丹和科比都具备凭借一己之力接管比赛的能力。只有拥有这样的强点,对手才不得不包夹,只有迫使对手包夹,全队的进攻才能流畅,通过快速转移球寻得合适的进攻机会。

  刘炜必定是帕纳吉奥心中的合适人选,刘炜固然能力不俗,但他毕竟已过而立之年,况且由于人种的不同,乔丹、科比能在三十多岁依旧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刘炜不可能,用他自己的话说,“已经明显感到身体处于下滑期。”少了一个能控球能传球能突破的外线,三角进攻犹如塌去半边天,而哈里斯、凯利的优缺点太过明显,加上外援出场时间受限,他们不可能长期担此重任。

  三角进攻不仅需要一个超级巨星,还需要一个传球能力出众的大个子,比如湖人队的加索尔,很多时候,三角进攻是否成功,大个子的作用更关键。一旦落入阵地战,内线球员就将成为轴心,当他接球后,全队通过跑动和转移扯开空间,强弱侧不断转换,从而寻找得分良机。“禅师”曾说,加索尔在湖人队中的价值,并不在科比之下,很多时候他的贡献是外界难以想象的。

  帕纳吉奥本来对张兆旭寄予厚望,将他视为上海队内线核心来培养,但不可否认的是,年轻的张兆旭依旧稚嫩,上一战打辽宁贡献20+10,但是面对广东宏远,面对国家队队友苏伟,他全场5投1中仅得3分。张兆旭一直在进步,但至少到目前为止,他还无法担当进攻轴心的重任,他的策应和传球能力还有待提高。在这个前提下,帕纳吉奥的三角进攻无法奏效,也就合情合理。

  这就是上海队的无奈之处,他们够努力够拼命,却只能苦苦追赶,防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个方面上海队的确令人刮目相看,但是尴尬的进攻效率拖住了他们的后腿,他们往往能奋力限制对手的进攻,却无法通过战术将球送入对手网窝。本场比赛,上海队两分球59投23中,命中率仅为38.9%。三分球则是16投3中,命中率只有可怜的18.8%。

  帕纳吉奥不一定会轻易放弃,他或许还会将三角进攻进行到底,但事实已经证明,目前上海队最大的问题恰好就出现在进攻层面。这是一支年轻的球队,从来不遗余力每球必争,所以他们能在防守方面带来惊喜,只不过想要向前一步,避免成为CBA鱼腩的尴尬,于帕纳吉奥而言,他真该在进攻方面看菜下饭,多下工夫了。

  (JOE)

分享到:

相关专题:中国男篮&CBA职业联赛专题 

更多关于 上海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