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闻晚报:对CBA别急着批评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12月02日14:38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倪维佳

  本赛季的CBA(微博),不仅有了诸多NBA(微博)大牌外援,有关的规章制度也进一步完善。首次引入录像回放制度,无疑是篮协跨出的一大步。联赛第四轮江苏对福建一役,当值裁判用了近8分钟的时间来判定江苏最后一球得分有效(慢动作显示,当时福建队的阿巴斯是在皮球下落过程中完成封盖,属于干扰球),作为CBA联赛17个赛季以来首次用录像回放决定胜负的比赛,裁判的果断与录像的合理使用,既让比赛双方心服口服,更赢得了外界的一致叫好。

  可没想到,篮协却在几天后对当值裁判及技术代表进行了提醒与批评,原因就在于录像回放未能得到“正确使用”。根据规定,录像回放只有在“决定每一节或任一决胜期结束时最后一次投篮离手是否在比赛时间内,或最后一次投篮算2分还是3分”时,才可以被使用。结果是积极的,但在篮协眼里,这却是错误之举、工作失误。

  不过,篮协这次的批评或许有些操之过急了。虽说是与规定不符,但事实上裁判确实通过回放做出了正确的判罚,在最大程度上维护了比赛的公平。作为联赛的监管方,篮协只是抓着规则来做出评判,难免有些失了人情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打击了裁判的积极性。今后再出现苏闽比赛中的类似情况,有了篮协的及时“纠正”,吃亏的球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的确,篮协的担忧也不无道理,一旦裁判不能很好地掌握回放的尺度,频繁调取录像,比赛不时被中断,无论对于比赛观赏程度还是球员状态的延续性,都没有任何益处可言。但说到底,要维护一个健康、公平的比赛环境,录像回放只是其中的一个手段。对于篮协而言,关键还是在于要加大力度对裁判进行培训,执法的整体水准有了保障,就不必过分担心裁判无法拿捏好其中的分寸。

  当然,今年是CBA开始使用录像回放技术的第一年,不管是篮协还是裁判,都需要更多的实战来积累经验,不断完善。多些耐心,少些批评,那这套录像回放规则,自然就可以成为一个多方得益的良策。

分享到:

相关专题:中国男篮&CBA职业联赛专题 

更多关于 CBA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