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告别的时刻,他一袭黑衣,神色庄重又不乏轻松。他很善于控制自己的语速和情绪,尽量用谦卑的词句来形容自己,并对身边的一切给予了无私的赞美。
这可以看做是一个成熟男人应有的风度,一个成功人士必需的城府。他不再是那个在球场上噼噼啪啪地滴着汗珠、瘦削而腼腆的高大男孩了。九年来在无数镜头的聚焦之下,在无数伤病的磨难之下,他足以把惊涛骇浪看得云淡风轻。
安之若素、气定神闲,是一种境界。并不年长的姚明,能在而立之年有如此心态,绝非易事。
中国人写史,往往喜欢使用“倒推法”,从成功者身上找点不着四六的作料,硬当做言之凿凿的铁证。诸如刘邦大腿上密布的麻点,以及赵匡胤出生时形状古怪的胎盘,都被史官们拿来当做研究的课题。仅从体质上看,姚明并没有任何特异的地方。他出生时既没有红光漫天香气盈室,也不具备七步成诗博闻强识的智力,唯一值得夸赞的,也就是遗传基因让他长得更高大一些而已。
即便如此,他看上去也不是最好的那个。他手小臂短,脚窄人瘦。手感精湛的王治郅、神力过人的巴特尔,都凭借傲人的天分,比他更早地声名鹊起。
姚明成功的秘诀,在于自知和自励。他从高扬双手扎紧马步的防守苦力做起,一点点在篮下挤出自己的生存空间,然后练就了灵活自如的脚步、精巧细腻的手感。与进步相比,他乐于寻找不足;与赞美相比,他宁愿倾听批评。他踏实地确定目标、制定计划,积跬步以致千里,一步步地逐渐统治了篮球场,以及更广泛的范围。
很多人都会觉得遗憾,因为姚明的职业生涯不尽完美。的确,他在篮球上的成就远远称不上辉煌耀眼,正当盛年之时,身体便已疮痍满布。但我们必须明白,如果仅仅以篮球成绩来论定姚明的价值,那么这种评价方法未免过于无知而狭隘。
身体的脆弱与精神的坚强,是一项如此鲜明的对比。他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爆发了所有的能量,让尽可能多的人因他而快乐,却唯独把伤痛留给了自己。篮球只是一种表达方式,围绕篮球的种种,我们能看到的,是姚明不同凡响的个性———勤勉、聪慧、执着、幽默、慷慨。
这次告别,姚明失去的只是篮球场,得到的或许是整个世界。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并非最好的时代,房价高到英雄气短,食品脏得儿女胆颤。我们也会在浮躁的尘雾中渐渐失却耐心,从豆腐西施变成圆规悍妇。每逢这个时候,我们不妨想想姚明,学着和他一样以热情对待困境,以释然面对劫难。
与姚明一起向前看。除了怀念,更可以憧憬。 文/李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