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说出“退役”二字之际,努力保持着微笑,然而谁都知道,这一瞬间,在他巨大身躯内激荡的情感波澜。“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这是姚明近期最爱听的一首《老男孩》。虽然竭尽全力,但人生总有不情不愿不甘心,这就是人生。然而姚明的人生,有遗憾,也没有遗憾——至少,还来得及道别,还能够留给我们诸多期待与启示。
“小巨人”,这是姚明家喻户晓的外号。他拥有2米26的身高,他也拥有这个身高带给他的快乐与烦恼。当他成名前上街频频遭到路人围观时,他曾经盼望自己不要长得这么高。对一个少年来说,与众不同会带来骄傲与自信,同时也会带来恐惧与惶惑。但姚明的人生,已经从1980年9月12日那天他作为一个5公斤重的巨婴呱呱落地时就注定了。用上海篮球界元老王重光的话来说,为了等待一个像姚明这样的篮球苗子,他们足足等了三代人。他甚至认为姚明的名字应该叫“姚盼盼”。
中国篮球需要“巨人”。对“巨人”的崇敬,深藏于人类意识之中。在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神话传说中,都有重要的巨人角色。巨人是远古史诗中的英雄,意味着传奇般的拯救。无法想像,进入新世纪的中国男篮,没有姚明,将是什么模样。但今天的中国男篮,已经进入没有巨人的“后姚明时代”。下一个姚明在哪里?无人能够回答——难道,要等到姚沁蕾的弟弟长大?按现有计划生育政策,均为独生子女的姚明、叶莉夫妇还可以再生一个孩子。
苦苦等待一个像姚明这样百年一遇的“巨人”,还是摆脱“巨人情结”,培养中国的艾弗森、彼特洛维奇?有人曾统计过,篮球队员身高在1米93到2米05之间最好,除了中锋外,大部分杰出球员的身高都在这一区间。相对姚明而言,这个身高只能算“小个球员”了,中国为什么不能拥有更多个头小一点但速度更快、更有技巧的球员呢?与姚明一起成长的队友、身高1米90的刘炜,2004年曾到NBA萨克拉门托国王队短暂试训,旋即被放弃。他虽然是中国男篮主力后卫,但距离NBA竞争残酷的后卫位置,还有相当距离。现中国男篮主教练邓华德当初受姚明之邀执教上海男篮时,曾感叹以中国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却找不到一个杰出的控球后卫。篮球界一些人士认为,正是因为盲目崇拜“巨人”的思路,导致了中国选择篮球人才的体制出现问题,一些个头可能达不到2米20的少年往往得不到重视,即使他的天赋很高。
正如姚明在退役新闻发布会上所言:关闭了一扇门,却有另一扇门徐徐打开。换个思路,天地会开阔很多。至少现在的运动员在营养保障、医疗恢复、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均比姚明当年要好得太多。而培养一个2米左右的顶级高手,选择面要远远大于2米20的选才面。人们终会发现并明白这一点:并非要长得像姚明一样高的中国篮球运动员,才能进入N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