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男篮大胜中国香港 李楠:稍微有些紧张但也没那么难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6月12日10:12  现代金报

  昨天下午进行的东亚男篮锦标赛小组赛的比赛中,中国男篮最终104:43战胜了中国香港队。虽然有着61分的巨大分差,但中国队这场比赛失误较多,场面打得并不好看。助理教练李楠“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在中国男篮的比赛中担任执行主教练。昨晚,在和记者电话中,他谈到自己的感受,“既紧张又兴奋,好在对手比较弱,缓解了我的紧张心情。”

  现场

  靠内线优势赢得比赛

  中国男篮本场比赛4人上双,而中国香港队只有1人得到了11分。一开场,中国队就派上了张兆旭和董瀚麟组成的“双塔”。比赛刚开始,中国队的孟铎就以一次走步结束了第一次进攻,而香港队同样犯了紧张的毛病,开局阶段连连失分,让中国队打出了150的小高潮。

  和香港队比起来,中国男篮的内线优势极为明显,张兆旭、苏伟、莫科以及董瀚麟组成的内线组合威力尽显。而香港队中的中锋身高只和易立差不多,面对中国队的强大内线毫无办法,多次持球进攻不是被盖,就是转身发现中国队的“人墙”就横在面前。

  由于有了内线的优势,中国队的外线火力也得以发挥。孟铎3分球9投6中、于澍龙3分球7投5中,一个个三分球将比分进一步扩大。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香港队领队朱春生就表示,中国队不仅内线优势明显,在外线依然有着强大的攻击力,“中国队也有两个优点,一个是体型方面,一个是外线。中国队的射程要比新的三分线还要远两三步,中国队的远投很厉害。这也是让我们防不胜防的地方。”

  失误多战韩国需小心

  虽然赢了比赛,但是过多的失误和糟糕的防守,使得比赛场面打得有些难看。比赛中中国队共失误13次,仅仅比实力羸弱的香港队少2次,执行主帅李楠在比赛时不停提醒球员要减少失误、加强防守。

  还在球员时代的李楠就对韩国队印象深刻,分别是1997年的亚锦赛和2002年的釜山亚运会。1997年亚锦赛中国队在半决赛中负于韩国队,只得到了第三名。而在2002年釜山亚运会决赛中对阵东道主韩国队,在全场领先的情况下中国队在最后时刻被韩国队追平,加时赛中完全被对手压制,最终屈居亚军。“韩国球员很有特点,每次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麻烦,他们的整体风格没有改变,但是在身高和技术上现在的韩国队比七八年前又进步了很多。”李楠说。

  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香港队的领队朱春生给中国男篮提了建议,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韩国队的速度很快,防守的压迫性很强,只要防好韩国队最厉害的快攻,那中国队赢球的机会就很大。” 

  关注李楠

  紧张 拘谨 焦急 兴奋 ——记小李飞刀的处子秀

  本次东亚男篮锦标赛,因为主教练邓华德被国际篮联禁赛三场,助理教练李楠被推上“前台”。昨日的比赛开始前,不少媒体同仁的微博关注着李楠的一举一动,因为这是他首次担任执行主教练。从运动员华丽转身为教练员,李楠一直在八一男篮青年队默默无闻,每当国家队集合,他也不过是停留在聚光灯的旁边避开媒体的视线。

  白T恤,黑色的西装裤,楠哥的这一身打扮和以往助教的行头没有任何改变,“国家队都发统一的衣服,所以穿什么衣服根本不用考虑。”昨日比赛结束之后,记者电话联系到李楠,他正在观看韩国队的比赛录像,他认为,光想比赛脑子都不够用,根本不会考虑临场指挥还要配备什么样的行头。

  比赛开始,李楠表现得十分平静出乎不少球迷的预料,然而当场上队员不断出现失误白白丢掉进攻机会,李楠按捺不住内心的焦急,开始在场边搓揉着手掌。“我挺紧张的,而且还很兴奋,这和在八一青年队不一样,你对比赛的掌控能力都是未知,好在之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对手也比较弱,比赛后面就能好很多。”李楠说。

  比赛过程中,主教练邓华德临场指挥的最大特点就是“咆哮”,而李楠却显得拘谨很多。“如果以后比赛不再紧张,是不是也会展现一个‘咆哮李’给大家?”听到这个问题,李楠呵呵呵地笑起来,“这个不会,绝对不会,我内敛很多,性格不一样。”

  另外,李楠表示虽然邓华德没来南京,但他们每天都会电话联系就比赛进行沟通。“我们今天打的都是之前练的一些东西,我和老邓每天都保持电话的联系,说说比赛的情况,之后比赛的安排。和韩国的比赛将是一场艰难的比赛,但我们今天会好好准备。“李楠说。 

  对于自己在国家队的“处子秀”,李楠表示,还是稍微有些紧张。“还好吧,有点紧张,可能对手太弱,相对好一点,成年队和青年队不一样,但是我觉得也没那么难。”李楠说。李楠确认,孙悦和朱芳雨并没有随同国家队前来南京。

  □记者 邹鑫


分享到:

相关专题:中国男篮&CBA职业联赛专题 

更多关于 李楠 篮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