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解放日报:CBA裁判太“业余”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3月30日06:31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姚勤毅

  前天,中国篮协对上周五新京大战中裁判引发的争议给出了结论:当值裁判确实存在多次错漏误判,将根据国际惯例对其作出内部处罚。

  CBA季后赛争夺激烈,“官哨”、“歪哨”、“主场哨”等敏感字眼也屡现报端,不少球迷无奈地喊出:请裁判别再抢戏了。

  回顾CBA的历史不难发现,似乎每次遭遇裁判问题时,管理部门就会把“误判和漏判是裁判工作的一部分”、“裁判都是大学老师,比较业余”之类的理由抛出来。这种“业余”也催生出了CBA独有的现象:非典型性魔鬼主场。

  不可否认,球队在主场拥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不过,CBA的一些“主场”似乎过多地得到了裁判助力。以本赛季常规赛为例,联赛17支球队的主场胜率为63%,某球队主场胜率高达81%,客场胜率仅为25%,相差实在悬殊。圈内甚至流传着 “如果没有赢对手20分以上的实力,客队就别想轻易取胜”的说法。

  新疆队的实力强于北京队本是不争的事实,但比赛中裁判几次莫名其妙的判罚实在让人看得有些愤懑,也难怪北京记者赛后纷纷质问裁判。对此,当值主裁判王卓平选择了逃避,而技术代表陆坪的回答让人瞠目结舌:“我希望大家都能理解一下裁判,咱们中国有中国的特色。”

  早在季后赛还没开打时,中国篮协就决定从半决赛开始安排洋裁判吹罚,不久前还曾指出“年轻裁判攀比成风”的问题。然而,篮协从未从根源上拿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相反,本赛季禁止大屏幕进行慢镜头回放,以及“限时限地,提前交钱”的申诉办法,实际上都在进一步保护裁判,滋长问题哨。

  CBA需要的不是道歉和推卸责任,也不是引进洋裁判这样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而是需要有规范和约束的职业裁判,以及公平、公正的比赛环境。

  

分享到:

相关专题:中国男篮&CBA职业联赛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