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信安和顾全都喜欢喝茶,所以队里的年轻球员都喜欢往他俩的房间跑,大家坐在一起喝茶聊天。本赛季,东莞队里有7、8名90后都是近一两个赛季才参加CBA的比赛,年轻球员又难免状态起伏,所以大家聊天的时候也经常会说到这个话题上来。
“年轻就必须承认会有起伏。这个我都经历过,所以我大致知道怎么一个状况。”当队里的年轻人因为状态低迷而郁闷的时候,陈信安作为过来人总是会这样劝诫他的小兄弟们。
1990年出生的常亚松最近有些郁闷,过年前,因为受伤把开赛以来的首发位置给丢了。新年过后,又因为脚伤没有怎么上场比赛,他只在2月13日与佛山的比赛上场打了6分半钟。最近一段时间,几乎每个晚上常亚松都要去医疗室给受伤的脚做理疗。
上不了场,常亚松心里也着急。与北京队比赛的次日,东莞队全队放假,常亚松偷偷地来到球馆,一个人练起了投篮。“这个孩子就是不爱说话,不过我知道上不了场他心里也着急,但是还是得养好伤才能上。”常亚松的母亲说。
常亚松在场上投篮,他的母亲就坐在场边看。2009年6月,东莞队的青年队在河南焦作参加全国青年联赛的时候,常亚松的母亲也像这样坐在场边,一场不落地看下来,最终,她见证了儿子和队友们一起战胜广东队,从而夺得全国青年联赛冠军的时刻。
焦作正是常亚松的家乡,东莞队夺得全国青年联赛冠军的时候,他的父母来现场看球方便。现在,常亚松的母亲只能是偶尔过来看一看儿子的比赛和训练了。
独自训练后的那天晚上,常亚松做完理疗后,按照往常习惯,他来到了陈信安和顾全的房间串门,队友之间少不了问候伤病恢复情况。
“我已经准备好了,能让我上我就上。然后我还要主动请战。”常亚松笑着说。在一起相处的兄弟们面前,常亚松并不像他的母亲所说的那样“不爱说话”。“熟了就比较好。”常亚松说道。
常亚松11岁开始接触篮球,起初是父母要上班迫不得已把他送到体校去。“一个月后,让他不要去,他自己就不干了。”常亚松的母亲说。2006年,常亚松被吉林队看中,离开河南到了长春,和于澍龙、张彪成了队友、好兄弟。2009年初,他又和现在的队友孙桐林,从吉林来到了东莞队。
如今,人们总是喜欢把他和已经入选过国家队、打过世锦赛的于澍龙拿来做比较。不过,常亚松倒不太放在心上,“没有什么,也都是外界在比。”常亚松说,“还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慢慢来吧。”
本报记者魏政军
闂備礁鎼崐缁樻櫠濡も偓椤繈顢氶埀顒€顕i弻銉﹀€绘俊顖欒濞硷拷 | 闂佽崵鍋炵粙鎴炵附閺冨倻绠旈柣鏂挎憸閳绘棃鏌熼幆褍鏆遍梻鍜冩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