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孟晓琦:CBA合同的学问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2月31日10:58  篮球先锋报

  弗老大最终离开北京时,银行卡里堆着多少美元,可能永远会是一个谜。

  没来时就签的那份保障合同,在理论上是可以帮助他拿到几近全额的赛季工资的。他在短短13天内的糟糕状态加违反纪律的举止,又让首钢俱乐部有足够的底气去扣罚他的收入。只领了半个月工资也好,带走20万美金也好,最终能以握手的方式分手,证明大家到底是达成了协议,生意没了,生意经还在。

  这基本可以视为北京首钢俱乐部亡羊补牢的胜利,虽然是以一种突破法律框架的方式。CBA近两年够火,无非是火在加盟的外援一个比一个大牌,他们在NBA大多挣的是底薪,扣税之后的实际收入,跟屈就CBA之后攥在手里的真金白银几无差别。不同还在于,在NBA经常拿的是非保障合同,说不定某一天裁了你,余下的工资就变成浮云,而CBA球队跟他们签的几乎个个都是保障合同,想裁我,给钱走人。

  主动权的确在他们手里,或者说在掌握他们命运的经纪人手里,美方经纪人,再加上中方经纪人。除非你是马布里,通常一名外援被介绍来时,CBA俱乐部的第一反应都是要求试训,这当然不过分,NBA也还有交易之后、不通过体检不算数的规定,CBA的总经理和主教练们对大多数外援干脆连名字都没听过。可就是这么一种合理的要求,在CBA越来越难以执行,经纪人可以拿欧洲球队来抬价,经纪人甚至可以拿CBA其他球队来抬价,广厦今年夏天刚试训了几天杜比,后者就被新疆广汇队用直接签约的方式撬走。

  这好像很市场经济,这好像又很破坏规矩,事实上CBA自打彻底放开了外援的工资限制,就等于彻底没了规矩。早几年篮协针对外援合同还有些统一制式,现在索性任由你八仙过海;俱乐部以前还会绞尽脑汁想些条款约束外援,现在遇见大牌了根本张不开口;经纪人原先还算恪守规矩拿惯例的合同佣金,如今的佣金点数已经是五花八门。最终是,弗朗西斯这样的身体状况也能先领到一部分工资,估计随便来个CUBA的球员都比他给力。

  不排除某些老板甘愿砸钱瞧个角儿的心理,可穿透钞票的真实是CBA俱乐部的议价能力不够。这跟中国钢铁企业架不住澳洲铁矿企业年年涨价不同,因为NBA近两年的新陈代谢造就了严重的人力过剩,克里坦顿之流不来CBA的话,很可能就得去打一个赛季挣几万美元的NBADL。冲这个,自家人是不是有必要关起门来碰碰头,凭什么集体当人家的冤大头?

  首钢俱乐部没有把亏吃到底,其他俱乐部就该多动动脑筋。

  

  新浪为《篮球先锋报》独家网络合作伙伴,该报提供所有内容,其他网站和平面媒体不得转载、复制或以其他方式变相传播,违者负法律责任


分享到:

相关专题:中国男篮&CBA职业联赛专题 

更多关于 CBA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