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冯笑
抵达上海不满24个小时,还来不及调整时差的老邓华德昨天已经换上一身运动装出现在上海男篮的训练场。“在家的时候,时差的感觉特别明显,到了球场反而好了许多,我也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眼镜指挥第一堂训练课,这位68岁的老牌教练格外投入。从中午11点45分开始的训练持续了一个半小时。队员们满头大汗地退场,教练却没法休息。由于是球队夏训期间第一堂公开训练课,昨天出现在梅陇基地的记者特别多。没等大伙提问,老邓华德倒是反客为主,主动向围拢在身旁的记者们介绍起来,“能够来到这个伟大的国家、这座美丽的城市,和这样一群出色的球员合作,我感到非常高兴。鲍勃(小邓华德)第一次跟我提出来这里执教的时候,我可是激动坏了。”
众所周知,老邓华德的执教履历相当丰富,但走出国门当教练却是之前从未有过的经历。“这是一件很有趣也充满挑战的事情。以前我能够直接和队员们交流,可现在不行,我不会说中文,只能依靠我身边这位了……”拍了拍身旁的翻译黄雪臻,老邓华德忍不住开起了玩笑,“有时候,这家伙一定想着我到底在说点什么呀?”
篮球就是篮球,有时候甚至无须语言。即便队员与教练们刚刚熟悉起来,彼此的默契合作已经让这一堂训练课相当顺利。“这是一支富有朝气,具有潜力的团队。球场上一视同仁,我把他们当作1984年的那支美国队来看待。”
或许是因为佩戴着迷你助听器的关系,半个多小时的采访老邓华德始终是嗓音洪亮,显得格外有精神。聊完了篮球,他还把9岁的外孙介绍给大家。“这是我二女儿的儿子,小家伙跟着我来这里都不用上课,可高兴啦!想想我9岁那年,可没那么好的条件出国走走看看,现在也算是他学习的一个好机会。”
采访结束,老邓华德的一队训练才算正式告一段落。此时,青年队已经在隔壁的训练场开始热身,这也意味着老先生要“赶场子”了。“一队、青年队还有少年队,三支球队的训练他都会看。”听完球队新闻发言人张弛的介绍,身旁的记者忍不住感叹,“他这把年纪了,吃得消吗?”对于这个问题,老邓华德可一点都不操心,“如果哪一天我觉得吃不消了,我一定会通知你来帮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