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健:被誉为中国球员中NCAA第一人,1992-1993赛季场均为犹他大学贡献8.2分3.7个篮板,1993年12月9日犹他大学VS亚利桑那,砍下个人NCAA生涯最高的21分。
NCAA承载的是爱
口述/马健 整理/王玉国
首先,有必要解释一下NCAA这个词。在美国,NCAA不是单指某项运动,它是一种体制,有点类似于咱们中国的素质教育。NCAA包括23个体育项目,以体育项目——而非成绩——将大学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简单说,七七制(男女项目比)是一类,六六制是二类,五五制则是三类。
具体到NCAA篮球来说,每到三月,NCAA篮球赛的受关注度要远远高于NBA。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与赛制不同有些许关系。到了3月份,NBA常规赛已接尾声,有些波澜不惊的意味,而NCAA篮球赛的65强赛,则是一场定胜负,更残酷更刺激,所以更能吸引球迷。
但是,赛制不同只是其中很次要的一个方面,NCAA篮球赛的火爆,深层原因还是它广阔的基础和球迷的那种特殊感情。
美国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热爱运动的国家,而大多数人都是从大学校园里走出来的。每年光是一类大学就超过了300所,通过三十几个大区来选拨,涉及面非常之广,受众的基数非常庞大。想想吧,300多支球队鏖战,而NBA总共才30支球队,根本没法比较。而且,NCAA篮球赛实现了NBA职业联赛和各州的中小学联赛的完美对接,80%以上的NBA选手都是从NCAA中选拔出来的,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更重要的一点,NCAA篮球赛承载着观众一份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爱。
球迷们看NBA也有爱,但NBA从本质上是一个商业联盟,是一个盈利性组织。而看NCAA篮球赛的球迷大多是从这个学校毕业的,或者与这个学校相关的人群。这和咱们毕业之后回母校参加校庆,为母校做出一些贡献是一样的感情,这种感情更为纯朴,一定意义上是不可替代的。
NCAA倡导的一个最重要原则是以学为主,以学生为基础。而以学生为基础,以学校为纽带,又能带来无法估量的辐射作用。
当年我去犹他州打球,主要是有两个目的,第一首先是要打更高水平的篮球比赛,我所在的那个校队,能轻轻松松赢咱们国家队二十多分。第二个目的,也是去学习文化。现在回想起来,这两个目的,我都达到了。
我在犹他大学打球的时候,就能深刻地体验到NCAA篮球赛的火爆。大家都知道,犹他州由于受到教会(摩门教)因素的影响,那里的人普遍比较保守比较本分,篮球在那里非常盛行。我在那里打球的时候,球迷们首先是比较好奇,我也能感受到他们对我的爱,有些年龄比较大的校友,甚至把我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