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晚报:上海与北京队诸多相似处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3月11日14:49  北京晚报

  本赛季CBA的主题是“蓄力”,多支球队完成新老交替,运动员平均年龄只有22.9岁。不过,今年的北京金隅队却鲜见年轻新人的身影。虽然孙明明、尚平两人是第一次打CBA,但两人都超过25岁,算不上年轻。在年轻队员中,王骁辉算是出场时间最多的,也从没打过首发。张睿鲜有上场机会,像陈世冬、白迪、方硕等人甚至从未入选过参赛名单。看过北京男篮比赛的人,都不难发现,北京球员身材越来越矮,人才质量越来越差,球队实力严重缩水。

  八一队的衰落和广东宏远的鼎盛,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目前北京男篮后备人才现状有点惨,如果再不采取有力措施,北京篮球的未来不敢想象。引援不力绝不是北京队本赛季失败的惟一原因,缺乏优秀的年轻球员是北京队近几个赛季成绩下滑的重要因素。

  过去几年,后备力量匮乏的问题一直被北京队挂在嘴边,但一直没能得到解决。体育局注资和北京队共建培养青少年篮球人才,结果北京队送出国的年轻队员,根本不能在比赛中获得上场机会。就是在比赛中偶尔获得上场机会的年轻队员,目前看来也难成大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我们看看上海队。上海队与北京队存在着太多的相似之处,都经历过辉煌,又跌落过谷底。都曾经人才辈出,近些年也都为后备人才发愁。本赛季,两队都换了外籍教练。但本赛季结局却截然相反,上海队一路高歌猛进,杀进联赛前五;北京队一败涂地,跌落到倒数第三。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上海队虽然持续低迷了三四个赛季,但却培养出了王勇、王立刚、罗旭东、彭飞等年轻人。而北京队到目前为止,除了从辽宁租借来的吉喆,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新人。上海队的复兴,不能仅仅盯着姚老板的入主,卢卡斯的加盟,要是没有这一批成长起来的年轻本土球员,上海队火不起来。

  北京篮球后继乏人,尤其缺乏有潜力的后备人才。改革开放后,北京城独有的优势地位削弱了,对人才的诱惑力减弱。在争夺后备人才方面,北京动作没有外地快,出手没有外地大方,眼瞧着好苗子被人家一棵棵挖走了。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的问题上,球队有没有一套完备的整体规划,直接左右着球队未来的走向。

  当然,也应看到希望。去年,市体育局与首钢篮球俱乐部正式签署协议,体育局为俱乐部注入不低于1000万元的资金,帮助俱乐部培养后备人才,完善梯队建设,投入男女篮一线队的费用只占一小部分。

  市体育局局长孙康林表示:“为了发展北京篮球,使球队成绩不断提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后备人才的培养,引进球员只是其中的一个方式。另外,我们会对北京市重点篮球学校进行投资,形成一个良好的培养体系。”除了关注职业队梯队的建设,市体育局也在不断夯实篮球项目的社会基础。2009年已经在全市实施了农村300个篮球场的建设,今后还要加大建设力度。今年的中考体育加试,篮球也已经被列入其中。这些都有利于篮球项目在市民与青少年人群中的普及,带动北京篮球竞技水平的提升。

  “北京在篮球项目上拥有非常好的传统和基础,从这一点来讲比足球项目有优势,足球项目能够在2009年实现突破,篮球项目也有可能通过各方面的不断努力而重新崛起。”希望孙康林这个乐观的预测,能够早日实现。本报记者 陈嘉堃J189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CBA职业联赛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