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太原1月3日电 题:最大牌外援变“水货”为CBA引援敲警钟
新华社记者叶健
新赛季CBA6轮过后,泰勒“水货”的帽子似乎越戴越稳了。
莫里斯·泰勒,这位前火箭主力大前锋在CBA开赛仅仅半个月后就被冠以“水货”的恶名,让人唏嘘,更应引起CBA在遴选外援、外援管理等方面的警觉。
一个多月前,顶着新赛季最大牌外援的光环,泰勒加盟山西汾酒队。拥有500多场NBA比赛的经历,场均拿下11.3分和4.7个篮板,如此出色的数据,让志在季后赛的山西汾酒队对他寄予厚望。
谁也不曾想到,失望会那么快地到来。前六场比赛,山西汾酒1胜5负,泰勒场均得到15.9分,其场上的表现一场不如一场。在遭到球迷嘘声,并传出与老板发生争吵后,泰勒在对阵北京队时状态有所回升;但他关键时刻的失误,葬送了山西队全场的努力。
泰勒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成绩是一方面,赛季前,山西汾酒队大肆招兵买马,被认为将成为新赛季的“大黑马”;然而,目前倒数第三的排位,更像是人见人欺的“大鱼腩”。球市是另一方面,战绩不佳使得山西火暴的球市开始降温,三个主场比赛,观众人数一场少于一场。
泰勒并不缺乏能力,其在对阵北京队时知耻后勇,单节拿下15分即是证明。然而,有能力却缘何成了“水货”?问题出在泰勒对待比赛的态度上。比赛中,作为球队中锋的泰勒,几乎没有像样的篮下强攻,更多的是较为省力的中远投;防守更是形同木桩,移动基本靠走,拼抢基本没有,篮板基本靠捡。
泰勒是CBA引援失败的最新案例。近年来,随着CBA品牌价值在国际范围内的提升,越来越多高水平的外援加盟了CBA。然而,威尔斯回国度假一去不返、嘉伯“玩失踪”等一系列事件证明,CBA对外援从引进到管理始终缺乏强有力的、系统的应对机制。
如今,泰勒的“消极怠工”可谓是CBA对待外援缺乏有效制约和管理的典型表现。山西汾酒得到的教训应该成为CBA各俱乐部的警示:要破除对NBA球员的迷信,避免签订“不平等条约”。
在CBA,“外援打天下”的定律驱使许多俱乐部盲目追逐NBA球员;这种迷信思想导致他们屡屡与外援签下“旱涝保收”式的“不平等条约”,如收入与成绩脱钩,不管打不打、打得好不好,照样拿全额薪金。这与NBA“干活才拿钱”的铁律形成鲜明的反差,这也是泰勒们有恃无恐敢于“出工不出力”的根本原因。在与浙江金牛的比赛后,泰勒在遭到教练批评后的一句话非常耐人寻味,“俱乐部有资格解雇我,只要付清我的工资就行”。
因此,加强外援管理应从俱乐部与外援签订“平等条约”、实施“绩效考核”开始。此外,联赛管理部门也应尽快从各个层面规范、完善外援的引进工作,以避免给俱乐部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