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体坛周报:明星老板靠啥挑战CBA市场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12月18日11:17  体坛周报

  让CBA所有私营球队的老板齐刷刷的站在你面前,询问他们:“你们能通过俱乐部运营获得盈利,哪怕是收支平衡么?”你得到的回答将是异口同声的“不能”。

  除广东宏远能依靠总决赛门票收入与夺冠后的地方政府奖金而获得盈利之外,其他CBA俱乐部都无一例外的亏损,上赛季少则600万到800万,多则超过1000万。当姚明和黄健华决定收购CBA球队股份的时候,他们显然已经从行业里得到了信息反馈——这看上去是一份赔钱的买卖。那么,最终是什么促使他们依然决心收购,挺进CBA市场?

  姚明和黄健华——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身份,属性,天差地远。姚明是这个国度的英雄和偶像,10年来为中国男篮奉献了一切,也打通了NBA和中国市场的大门,他是一位球场上的巨星;黄健华是一位商人,参与各种体育产业运作已久,凭借今夏操作对骑士队的股份收购一夜成名。在这之前,姚明不懂市场,黄健华不懂篮球,但当他们被赋予了“CBA球队老板”这个同样的头衔,他们身后的职业体育产业背景开始契合,这使他们在CBA面临着共同的挑战。

  姚明、黄健华与他们所率领的团队,之所以和其他15家CBA俱乐部不同,就在于他们个人的知名度、影响力和来自成熟职业体育产业的背景和独有资源。因为身上的这些标签,姚明和黄健华在入主CBA球队的初期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更容易吸引公众和媒体的关注,也有更好的维护社区关系和服务媒体的意识;因为赢得了关注,他们更容易获得赞助商们的支持。

  到目前为止,姚明和黄健华的优势都已经得到了初步体现。7年来门可罗雀的上海滩重新门庭若市;当黄健华在长春召开股份收购新闻发布会的时候,一共有包括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各大门户网站在内的超过60家媒体到现场报道。吉林队上赛季的冠名费用是整个CBA最少的一支,教练和运动员的收入也排在CBA的榜尾,凭借黄健华和青啤、统一等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这一切都将有所改变。上海男篮本赛季的预算至少超过上赛季500万,而吉林的预算和上赛季相比则接近翻倍。

  当然,这只是开始。

  姚明和黄健华不同,他是上海人,在上海篮球的培养系统里长大,对上海有情。他对上海男篮的收购,有情感因素在内。但有情感,并不等于不计成本的投入,况且姚明并无其他产业,事实上,姚明几乎是CBA所有老板里最“穷”的一个。无论是姚明还是黄健华,都希望俱乐部能通过资本运营达到收支平衡甚至盈利。在工作深入之后,他们已经开始遭遇商业运营的不顺和瓶颈。篮管中心和联赛运营者盈方公司的诸多限制和无为,束缚住了他们的手脚,尽管此前的12大类限制今年有所放宽,但整体上依然是壁垒。此时此刻,那些收购之前的提醒犹在耳边:在目前CBA的市场规则和环境下,你基本不可能挣钱。

  上海和吉林同时面对成绩的压力,这是他们在新老板入主之后的第一步。他们积弱已久,只有面貌和成绩上的改变,才能为他们保留住公众关注度。与此同时,他们商业团队的运营能力将挑战CBA冰冷的资本环境。没有其他球队能盈利,姚明和黄健华的球队呢?

  也许这只是黄健华的又一单生意,但对于姚明而言,这将是他挑战NBA、在世界上最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后,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中国男篮&CBA联赛专题 

更多关于 姚明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