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民日报:男篮困局谁能来解?

  8月31日,在江苏昆山举行的斯坦科维奇杯洲际篮球赛争夺第三名的比赛中,中国队以58∶50击败安哥拉队,最终获得第三名。

  斯坦科维奇杯自2005年开始在中国举办,有着为之后的世锦赛、奥运会等大赛热身之意,因此参赛队水准相对较高。而今年的斯杯被安排在亚锦赛之后举行,原本热身的目的无法达到,却因为中国男篮在亚锦赛上败北,意外地带有了救赎的味道。

  但是,中国男篮并未以亚锦赛原班人马出战斯杯,易建联赴美参加NBA季前训练,朱芳雨赴港疗伤,球队临时抽调了周鹏、陈江华、丁锦辉和易立四名年轻队员。而参赛的另外三支球队土耳其队、澳大利亚队和安哥拉队也非正牌国字号队伍。就在这样一次略显尴尬的“鸡肋”赛事中,中国男篮同土耳其队和澳大利亚队比赛的最后阶段接连被对手逆转,更让人胸中郁闷。眼下的中国男篮,似乎与去年奥运会上那支充满豪情与血性的球队相去甚远。明年的世锦赛和亚运会,挑战将越发艰险,中国男篮该怎样寻找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从斯杯的比赛中看,中国队输的两场球都源自篮板球控制不力和后卫失误。对阵澳大利亚队,胡雪峰在最后5秒钟的横传球是兵家大忌,被对手抢断。对阵土耳其队,后卫线更是让人眉头紧锁,最后阶段胡雪峰三次失误,张庆鹏又因犯规给了对手三次罚球,而轮到刘炜站上罚球线时,他又两罚不中。随后中国队又没能保护住自己的后场篮板球,比赛被拖入加时。

  篮板球不力的阴影,自亚锦赛延续至今。而后卫线的薄弱,已经延续了将近十年。比这两点更令人感到茫然的,则是中国男篮的风格走向。同安哥拉队争夺第三名,比赛内容乏善可陈,两队在低质量的攻防对抗中收兵。这支中国男篮当以何立身?以何胜人?从这样的比赛中显然看不清答案。

  在斯杯比赛中,中国男篮的年轻队员并非一无是处。李晓旭、周鹏等人拼劲可嘉。但是,单纯的“救赎”目标能鼓起队伍足够的士气吗?亚锦赛的阴影真的已经散去了吗?或者说,眼下这支中国男篮,最需要的信心与勇气是否具备?其实并未带给人们明确的信号。

  2008年奥运会的光环已经褪去,跌跌撞撞走进2009年,中国男篮留下的是问号。主教练郭士强的去留问题固然引人关注,但从亚锦赛到此次斯杯,所有的问题并非该由他一人扛起,否则,脱胎换骨只是换个主教练那么简单,倒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中国男篮的风格,中国篮球的基础,从国家队到联赛到青少年培养,在确立了这些大框架的规划之后,再来探讨主教练、队伍组建这样的问题,才不至“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在结束了“鸡肋”般的斯杯征程后,中国男篮的未来,看不清,更要定定心。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