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体坛周报:中国篮球不乏天赋 只缺机会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8月31日14:32  体坛周报

  兵败如山倒,中国男篮在已经变了味道的斯杯上连续栽倒在最后时刻。排阵欠妥、惨遭绝杀的现实摆在眼前,对手不过是没太多大赛经验的青年队,这样的结果的确应该让包括郭士强在内的很多人深思。既然并无太多成绩要求,给予新人更多的锻炼空间自然无可厚非。但从比赛的过程和结果来看,这样的锻炼似乎来得有点晚:年轻人们似乎还没有明确自己的砺练目标,在场上所犯的错误还没有及时纠正时,就已经又犯下了一个错误。这样的锻炼效果,似乎难以令人满意。

  年轻人中并非没有亮点:李晓旭并没有把亚锦赛决赛没有出场的阴影带到斯杯,事实上他冲抢篮板球的积极性和判断正是中国男篮面对伊朗铁骑所需要的。对阵安哥拉青年队,他出色的脚步移动多次给对手内线制造杀伤,而在对土耳其时他对篮板球的控制也一度帮助球队拉开了比分。当然还包括那个压哨超远三分球,好运气总是倾向于有准备的人。另一个亮点则是周鹏,尽管落选了亚锦赛阵容,但从斯杯的状态能够看出周鹏一直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在外线的防守和进攻中行进间的处理球意识保持着稳定的进步,这说明即使被调整出队,周鹏的目标也没有改变,表现出色自然合情合理。

  这绝不是说这些年轻人没有问题和缺点。事实上年轻运动员无法在国际大赛上获得足够的信任和空间一直是中国体育难以治愈的顽疾,只靠平常的训练和热身赛中默默寻找机会,显然是不够的。李晓旭和周鹏的中距离投篮能力,无论是急停跳投还是定点跳投,训练中效率都不低,但到了比赛中都没能充分体现出来,这需要经验丰富的教练员去帮助他们提高自己发挥的效率。

  当年钱澄海指导为了提高孙凤武的传球能力和张勇军的投篮技术所做的针对训练,现在听起来似乎非常遥远,但对于天赋出众的年轻队员而言,不用这样针对性极强的办法,又怎能真正帮助他们提高水平?国家队的年轻人们已经不是刚进专业队的毛头小子,他们的篮球意识也绝非白纸一张。要想改变那些错误理念,就要依仗教练对队员的了解并加以引导,才能够有所小成。当然,解决这些问题仅靠国家队教练并不够,更好地发展联赛,让联赛成为培养年轻球员最为理想的空间才是正道。而在国家队的比赛中,尽管大胆启用年轻球员承担重任近乎于一种奢望,但想想94年蒋兴权对张劲松的使用,96年宫鲁鸣对王治郅的信任,你会明白年轻球员是多么需要硬仗的打磨。

  当年轻人需要机会,并且用行动证明自己并不缺乏能力时,请给他们机会。到了斯杯才开始真正放手让年轻人砺练,晚了一点儿吧?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