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放:男篮不要只爱大个儿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8月31日13:39  辽沈晚报

  “郭家军”被炮轰并非偶然,中国篮坛的塔基——青少年培养的弊端,也许才是此次井喷的根本原因。

  偏爱“巨人”

  各省市的青年队,少年队,别管技术水平如何,你长不到两米,对不起,还是回家买双增高鞋吧。好多有天赋的球员,就这样被埋没在茫茫人海,但是身高高并不等于篮球智商高。

  风格“四不像”

  原来的中国篮球很有特点,反击快速,投篮准确。可是现在有什么,身体素质没有美国球员好,个人能力不出色,学欧洲打整体又摸不着门道:不是五个人来回传球,就是瞎跑动。

  只追求投篮

  在国内,评论一个青少年球员,决定是否让他进入成年队的标准是他能不能得分。这样一来,许多孩子其他技术不过关,只练投篮,眼睛里只有篮圈,根本没有队友。你即使再会传球,篮板抢得再好,再心甘情愿地为人做掩护,对不起,蓝领也当不成,只能打包回家。

  球员没文化

  国内俱乐部的球员都是从小就接受专业的训练,早就把文化课丢在了一边,实实在在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国外的球员是要读书的,别管是学得好还是坏,最起码是学了。我们的球员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对球场的认知和判断也不好,关键比赛的临场心理调整,自我调节与约束也不会。一句话,没文化,真可怕。

  打球是“工作”

  在国内,社区、学校球场上斗牛打球的如火如荼,可是专业队的球员却是在遭罪,长年的枯燥训练,远离家乡,时不时的夏训,冬训,哪一点都不轻松。像国外的运动员比赛训练完,回到家享受和家人的悠闲时光,在国内那是奢侈;在国外,比赛是享受,在国内,比赛是任务;在国外,打球是梦想,在国内,打球是“工作”。

  青少年比赛不够

  我们国家的青少年比赛相对很少,一年20多场,最多30场,和美国的小学联赛差不多。而且为了任务,为了指标,为了成绩,许多队虚报年龄,以大打小,冠军有的时候赢亚军20多分。光训练不实践,如何能看出训练效果,如何能够找出自身问题?光会背棋谱的高手,不一定是高手!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