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NBL闪电控卫梦想成为亚洲第一 曾经收到NCAA邀请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8月26日02:30  金羊网-新快报
郑晓明在球场上的英姿。蓝翼/摄
郑晓明在球场上的英姿。蓝翼/摄

  球星专访:广州自由人队控卫 郑晓明

  ■新快报记者 黄嘉鑫

  正在征战NBL决赛阶段比赛的广州自由人队队中有一位CBA级的球员,它就是郑晓明。

  “快三年了……”说起离开CBA的日子,郑晓明叹了一声。2007年离开云南队之后,这个福建小伙在NBL打拼了两个多赛季。出生于“篮球世家”的他,在职业生涯还没有拿到和祖父、父亲一样令人骄傲的成绩。

  “如果说我很顺利的话,现在至少应该随凤铝在打CBA。”郑晓明认为,除了天赋和启蒙,他一路走来并不是靠爷爷和父亲的名气,这其中吃过的苦更是让他更加现实,但也未泯灭童心,就如同他邻家男孩的外表一样。

  “我曾经梦想成为亚洲第一后卫,现在只要开心就好,在场上能把对手玩弄了就很开心。”

  【篮球世家】

  男人要做有对抗的运动

  伊塞亚·托马斯和克里斯·保罗是郑晓明的偶像,而他也跟这两位不同时代的NBA控卫一样,以正面突破见长。这种天赋来源于他的家族。

  郑晓明的祖父郑恭敬是上世纪50年代福建男篮的成员,运球技术出色的他被人称为“药膏手”。郑恭敬的弟弟郑双江也曾入选过福建男篮。郑恭敬的四名子女郑中元、郑中民、郑细红、郑幼红都从事专业的篮球运动,被誉为“篮球世家”。而郑双江的子女就是著名羽毛球前国手郑昱鲤和郑昱闽。而郑晓明父亲郑中元则是上世纪70年代国家男篮的主力后卫。

  15岁之前,郑晓明在堂叔叔和堂姑姑的影响下更喜欢羽毛球。不过,父亲的一句话却改变了郑晓明的职业生涯。他对郑晓明说“男人要做有对抗的运动”,于是晓明没有拒绝。回忆进入篮球队的情景时,郑晓明说:“我觉得自己的天赋比其他人好,不用怎么练,就能把球运好。”

  出众的天赋让郑晓明在成长路上得到许多机会,他曾收到来自NCAA的邀请,但觉得离家太远而没有答应。加盟上海队之前,他还收到过新疆和八一队的邀请,但他觉得进八一队太“苦”:“我不喜欢当兵,当时就觉得要军训、要早起看升旗,很苦。”

  【重归CBA】

  每一次挫败都是成长

  在效力上海队的两个赛季期间,郑晓明是球队的“翻盘专家”。虽然刘炜牢牢占据着主力位置,但郑晓明却是主教练李秋平重点培养的对象,而且每次上场都能制造惊喜。2005年1月15日,在客场挑战山东队的比赛中,上海队三节过后落后对手20分,郑晓明替换刘炜上场之后却导演了大逆转,他在短短的14分钟上场时间内拿到12分3次助攻。那一年也是郑晓明状态最好的一年,他随后代表上海参加了十运会,有过最后一秒3分球绝杀东道主江苏队的传奇。

  为了获得更多的比赛机会,郑晓明在2006年主动要求租借到云南,在那里他打上了主力,但却遭遇俱乐部欠薪。“欠薪这种事情我在香港飞龙队的时候就经历过了,那时候就因为欠薪,主力球员罢赛,我们小队员才有了上场的机会。”郑晓明说,“那时候正餐只有面和白菜,最瘦的时候只有65公斤,最穷的时候口袋里一分钱也没有。”

  “但每一次挫败,跨过去了,就会有很大的成长。”郑晓明说。随后,郑晓明离开云南,加盟广东凤铝,只经历了一个赛季拿到亚军,而在冲A的赛季拿了冠军,最终却被投票刷出CBA。凤铝上诉无门之后解散,而郑晓明也和其他几名队友一起加入广州自由人,成为这支NBL新军的主心骨。虽然中国篮协暂时没有扩军CBA的计划,但自由人的球员们依然为理想准备着。

  【进国家队】

  梦想是不会终结的

  “我喜欢《海贼王》里的一句话——梦想是不会终结的。”郑晓明说。17岁就代表香港飞龙队打上CBA的他,现在也不过24岁。目前的国内控卫中,他认为胡雪峰是最好的一个,而他也希望能像后者那样“大器晚成”。

  郑晓明认为国内的控卫并没有特别突出的,而他自己的劣势则是不够沉稳。在上海队第一年,他随队到美国集训,结果在热身赛中被美国的高中生选手完全击败,这次经历对他触动很深,“我的速度也许在国内很突出,但打球不能完全靠速度”。

  “无论在哪一个联赛,我都想成为第一。只有自己够强够硬,才会有人看得起你。”虽然平时不爱说话,但郑晓明心里也并不服输。NBL还没有选手入选过国家队,但郑晓明并没有放弃过努力,“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不会拒绝。”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中国男篮&CBA联赛专题 

更多关于 郑晓明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