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波
一年前的8月16日,中国男篮在北京五棵松篮球馆力克德国,闯入奥运会八强,霎时振臂高呼的喜悦,让我们仿若登上世界之巅。没想到仅仅一年后,同样是8月16日,在相隔不到150公里的天津,中国篮球就被打回原形,竟连亚洲之巅也要仰望。
2006年多哈亚运会,尤纳斯带着同样没有姚明的中国男篮横扫亚洲诸强,之后三年中国队不断在欧美为北京奥运会热身,完全忽略了卧榻之处的亚洲。但从三年来的表现看,不仅不能说中国男篮已经“脱亚入欧”,反倒证明我们仍然“很亚洲”。
令人沮丧的是,真正回到亚洲却失落了霸主地位,但我们仍应庆幸,因为若没有主场优势,我们甚至可能进不了决赛。中国男篮所显示出的对抗能力和战术素养不仅没有独步亚洲,反倒有逐渐落后于西亚群狼的迹象。讽刺的是,决赛中大胜我们的伊朗队反倒更像一支“欧洲队”。
这样的落差说明尽管过去几年在世界大赛中磨砺,但中国篮球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步。也说明国家队一时的强盛,弥补不了青训不力、篮球理念空乏、人才选拔走入误区和联赛水平低下所带来的基础薄弱。
因此或许可以把中国男篮本届亚锦赛的征程视为“还债之旅”,还轻视亚洲对手的债,还篮球基础孱弱的债,还奥运战略和锦标主义的债,还长年依赖姚明的债,还摒弃洋帅用人唯“听话”的债。更令人担心的是,今后数年这些债可能还要继续还下去,因为我们并没有看到任何一个足够挑起大梁的新人。
当中国篮球接连失去李元伟和姚明后,它的下滑速度竟如此之快,这说明过去几年的辉煌只是虚假繁荣,因为它并不是建立在整体强大的基础上的。从这个层面上讲,中国篮球与中国足球或许并无本质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