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夺冠,中国屈亚,结果看似意外,实则在情理之中。纵观整个亚锦赛进程,中国队的表现备受争议,后卫阅读比赛的能力、球员的基本功以及临场应变速度,甚至主帅郭士强的频繁换人等问题绝非单独个体而存在,细究起来,都与CBA联赛脱不开关系。中国队在亚锦赛中的尴尬表现,映照出表面红火的CBA联赛实则虚火太盛,甚至已经危及到国家队的发展。
“外援”是本届亚锦赛的一大谈资,但就如一位现场观战的中国教练所言,其实力并不足以“逼”出中国队如此多的低级失误及无谓犯规,被誉为场上大脑的后卫球员堪称中国队“反面教材”的典型,仅以进入复赛后的部分场次为例:中黎之战,刘炜4次犯规3次失误居全队之最;对阵中华台北,刘炜3次犯规、2次失误,胡雪峰1次犯规、5次失误,张庆鹏2次犯规、2次失误;与黎巴嫩的半决赛,刘炜4次犯规……
即使像易建联这样的NBA球员,个人技术也不敢令人恭维,在与黎巴嫩、约旦的两场复赛硬仗中,易建联分别3次失误、2次犯规和6次失误、3次犯规,在与黎巴嫩的半决赛中,易建联更是5次失误、4次犯规,其间更不乏低级的走步违例。
这些出自CBA的佼佼者,为何到了亚洲赛场就变得如此粗糙?是对手太凶悍还是不习惯裁判尺度?这些因素只能说是借口,深层次的原因应该出自CBA联赛。高薪请外援、增加比赛场次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CBA品牌效应,也增强了比赛的观赏性,但是对于球员能有多大提高,一直存在争议。而这次亚锦赛彻底暴露出了这些CBA最优秀的球员在联赛中养成的坏习惯:防守中的多余动作、个人粘球单打……这是导致中国男篮在本届亚锦赛中很少打出令人称赞的比赛的重要原因。
易建联的扣篮固然鼓舞士气,但稳定军心的还是技术出众的王治郅。年少成名的王治郅,如今一人撑起中国男篮,不能不说是CBA人才培养的一大悲哀。当身体对抗、防守凶悍日渐成为当今篮球的发展趋势后,仅存身高优势的中国男篮,如不尽快弥补个人技术的欠缺,日后恐难继续称霸亚洲,本届亚锦赛就已敲响警钟。毕竟现在姚明不在还有王治郅,但他们也有老去的一天,到那时,谁能撑起中国男篮呢?
晨报记者 亢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