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负立陶宛队,而且对手还不是真正的国家队,这对中国男篮来说是件好事,因为中国男篮开始经历没有姚明的痛苦转变过程。这次痛苦的转变过程迟早要来,早来比晚来好。
有人会说,如果易建联归队,朱芳雨不受伤,中国男篮未必会连负立陶宛队,不过,即使如此,中国男篮也要面临无姚之痛。必须承认,由于有了姚明,中国男篮的实力得到了提升,否则中国队很难在雅典和北京两届奥运会上取得第八名。尤纳斯早说过:“有姚或无姚,中国男篮就是两支完全不同的球队。”有姚明在,中国男篮就有了核心,有了主心骨。15日晚,中国男篮被立陶宛逆转后,诸多糟糕数据背后,只说明一个问题,中国男篮太依赖姚明了,而一旦姚明不在时,中国男篮就显得群龙无首,内线弱点暴露无遗。
热身赛两连败有助于中国男篮认清现在的自己,有助于郭士强认清他今后的工作方向。这两场比赛至少暴露出这样几个问题:首先是中国男篮对篮球的理解不及人家深刻,打得没有人家聪明;其次,我们的队员战术意识差,配合缺乏质量,技术粗糙,不会传球,不善变化;第三,习惯意识和动作顽固,影响了战术执行力,遇到困难总想靠一己之力去打开局面,实则是处理球不合理。这些问题不认清,不设法解决,就无法完成从有姚到无姚过程的转变。
无姚过程的转变,对中国男篮的要求更高了,从个人技术、意识到整体战术,要更讲究质量了。但中国男篮别无选择,唯有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继续前进。
本报记者 孙保生 J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