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来,1993年的国青队,竟然是我离“国字号”球队距离最近的一次。离开后,除了1996年入选过23岁以下国家队集训名单外,再也没有如此接近“国字号”。但是,我的篮球生涯却开始了新的开端,起步,是从前卫男篮开始的。
前卫(武警部队体工队和公安部前卫体协的统称)所属的体育队伍,可以参加全国的各类比赛,包括四年一次的全运会,和八一的体制一样。1959年,前卫体协成立,1992年获得了全国甲级队比赛的第三名的最好成绩,1995年的八强赛,我们也打了第三名。然而,自从进入CBA后,前卫男篮命运多舛,1995-1996赛季常规赛,22轮仅胜1场,并最终降级,再后来打了一届CNBA,1999-2000赛季前和奥神男篮合并,这个赛季结束后,前卫男篮撤编……前卫男篮现如今已成了一段历史,也是自己心中永远都抹不去的隐痛。从1990年入伍到2000年解散整整10年。相处10年的教练,队友加战友,都已各奔东西。十年来最让自己留恋的就是在一起同甘共苦的队友了,而我记忆最深的,也是现在被球迷称为“前卫五虎”的时代。老一点的球迷,可能会对“前卫五虎”有记忆,不妨跟我一起来回顾。
前锋苑志南。我从青年队进入前卫一线队伍时,苑哥大我8岁,名符其实的老队员,也是前卫的核心。其技术和球场上的意识、大局观,我至今还没领悟其精髓。佩服他在场上游刃有余的技术,那叫一个诡异!快慢结合也好,内线强攻,外线三分,是全面的代表人物。老实说,现在像他这样技术全面的选手少之又少了。离开前卫后,他一直在奥神效力,在CBA赛场打到了四十岁才退役。
前锋丁伟。高龄时还曾入选国家队的神投手,他的经历够神奇,但其火爆的脾气伴随火爆的球技,个性鲜明,特点突出。无愧于他的外号,我们几个老乡都叫他“老大”。他也是技术较全面的选手,我还没上一队时,他在队里的角色不是进攻的重点,主防对方的重点人物,快下、穿插,并经常有超远三分屡建奇功。1995年八强赛之前,因为各种因素,丁老大选择了转业,并在一处公安局开始了工作。因转业的手续需要隔年办理,这时恰逢篮球改革,实行主客场制,队里另一主力因伤不能比赛,急需锋线人物。一纸军令,老大又重新穿上了武警制服,并在八强赛上扬名,入选了国家队,参加了一届亚洲男篮锦标赛。可谓神奇,可谓钦佩。
后卫苗源。我和李爱军还在青年队时,他被直接授予营职特招入伍,是一位身高达到1.94米的高后卫。当年看他打球时,速度之快,运传球之潇洒,真的很惊叹!听说他踢过三年的省专业足球,难怪短距离的启动和冲刺非常快,经常出其不意地抢断锋线和中锋的回传球。此外,他作为后卫,占有绝对身高优势,保证前场篮板,经常抢得对方后卫晕头转向,也保证了外线的出手次数。虽然不怎么在外线投篮,但组织快速反击,阵地进攻突破分球是其特点,并使全队快速凌厉的打法在联赛里独树一帜。
中锋张红星。这是一位能投三分的五号位,并且是全队命中率最高的三分投手。按理说,他应该站在五号位上,但这就是前卫队打法奇特之处。红星只要本队进攻就将对方的内线拉开,这时其他位置的人轮番地穿插,外投内攻。本队身高比较平均,所以包括我在内,经常在对方的内线里打得痛快淋漓。本队的外线投篮是特点,突破穿插是点缀。加上适时的篮下强攻,让对手防不胜防。1995年八强赛,客场在上海拼八一,若不是最后一个勉强的技术犯规,和几次牵强的判罚,那场球就拿下了,因为那场球打出了本队最好的一场球,也是将本队的特点发挥到极致的一场,虽败犹荣,至今仍然很怀念那场球。虽然那年排名第三,但相信前卫男篮留给球迷的印象非常深刻。也还记得主客场双杀北京,主场30秒得7分逆转获胜;客场打得拥有巴特尔、单涛、闵鹿雷的北京队毫无还手之力。以至于全场的北京球迷给我们加油鼓劲。
简单说说自己。94-95年的八强赛,自己是顶替受伤的主力(他就是参加了1994年世锦赛的前锋刘大庆)上场的,因平时虚心学习,训练又异常努力,身体素质当时在国内算是突出的。年轻加上敢打敢拼,八强赛之后就占稳了主力,得分、篮板都在队里占有重要的位置,这得力于平时这些老大哥悉心的辅导和鼓励。队里的训练氛围非常好。大家都比谁的技术好,传球好,防守较劲,互相比着练。老队员每天都加练,年轻的更不用说。
现在想想,让我总结一下那时代的前卫球风,我会说:无固定位置,半快攻,大面积穿插,全场跑动,集体投篮。在CBA里,类似于孙军时代的吉林队;在NBA,则类似于太阳队的跑轰。
再后来,球队解散,有的继续打球,有的上班。但选择上其他球队的都以技术鲜明见长。如在吉林的后卫李爱军、胖中锋王晗、攻击后卫赵阿南,都是在吉林队里技术突出的选手。后来在CBA里,每次打吉林队,不免就想起前卫快意盎然的队风和球风,当然更留恋的是我的那帮老大哥、战友和兄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