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颜强:分裂的CBA更加令人忧虑

  场上和场下,中国顶级职业篮球联赛都像是分裂的世界。奥运之后的第一个赛季凸显得格外明显。

  CBA似乎一点都不缺乏新闻关注度,哪怕是在中超最后两轮充满争议的时刻,被认为已经取代足球成为第一运动的篮球联赛,每周都能迸发出头条新闻。赛季前纷扰几个月的升级准入资格之争,到现在似乎还没有完全平息,一揭幕就是外援席卷天下———到现在8轮过后,你去看看技术统计榜,倘若只关注各项统计的Top10,那CBA简直就不像是中国联赛。被外人捅出来的球员年龄问题为一时媒体之选,接下来就是“滇沪之战”,在通道里球员们的大打出手。

  事实上,后两条新闻都不算是真正的爆炸性新闻。球员年龄争议多多,早已有之,关注CBA经年的媒体同行,10年前就发过类似的惊叹,只是这次由外及内的压力,让行业管理者难以下台。球员发生口角乃至争斗,一点都不新鲜,NBA也不罕见。至少8连败的上海队还没出现毛剑卿那样的“恶少”。

  “滇沪之战”中的一个主角,是联赛里当时得令的外援嘉伯。外援的一统天下,让人突然发现CBA在场上几乎成为了一种分裂的联赛:放宽外援限制后,各队纷纷重金礼聘个人能力更强的外援,而且一请就是两个,篮球和足球在运动性质上的不同充分展现了出来:足球11个人踢,两个超强个体未必能改变局面;篮球只有5个人打,两个高手足以整合出连贯战术。于是类似新疆首轮只有4人得分的比赛场面,不断出现在联赛中。外援打外援的,本土球员大多干点脏活,或者纯跑龙套。除却八一,其他球队的球场表现分裂一清二楚。

  喧宾夺主会否危及联赛未来,仍然是不可知的疑问,理论上看,聘请更强外援、增强球队实力,是俱乐部的主动诉求。俱乐部的出发点必然是短期的,因为形势不饶人。这样来势凶狠的外援,会否戕害本土青少年球员成长空间,关键在乎我们自己的青少年培训。而这正是俱乐部无法解决的问题。

  今年6月我曾经参加过CBA俱乐部的一个讨论会,发现CBA俱乐部之间,似乎也有着中超俱乐部的困惑:行业管理者的领导和监管,很大程度上限制着俱乐部的纯市场运营机会。为奥运让路的举国体制要求不说,对于二三线青少年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也往往是俱乐部根本没有能力完成的。

  于是场外的分裂也在凸现:行业主管和足球一样,既要服务市场,又要服役行政指令,结果两头失塌。俱乐部和联赛源自市场,却无法按照市场化运营机制发展,手脚束缚的境况,让他们左右为难,培育球市和优化商业运营的基础还没具备,又得承担一些他们不可能承担的行政命令。这一层的分裂,恐怕比外援无限风光,更加令人忧虑。

  颜强(体坛周报社副社长)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专题:CBA职业联赛专题 

更多关于 CBA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