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京城少爷赵南告别清华园 北京篮球活地图杀入CBA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7月15日16:25 扬子体育报《篮霸周刊》
他曾经是清华男篮的“双子星”,却不是一个清华高材生;他是大学联赛有名的二中锋,却要改打二三号位;他恋家成癖,却甘愿离开北京四年,就为圆一个CBA梦想。他就是赵南,一个刚刚从大学毕业、仍然怀揣职业理想的“大龄青年”。“你看我都24岁了,做‘新青年’合适吗?”一口“京片子”的赵南,就这样兴冲冲地奔向了陕西队,奔向了他的CBA。 最后一个北京人 CBA众多球队中,到底还有多少真正的北京人?篮球前辈已不可考,但如今真的是寥寥无几。即使在北京队,也只有门维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除了门维,大概就是刘子秋了,北京人舍不得让自己的孩子吃苦。打篮球能混个大学文凭就可以了,打职业,太苦了。”赵南却把自己推进了“苦海”,而他就是最后那个北京人。“我还真没想过这事,不过就目前的情况看,首钢青年队也几乎没有北京人,以前跟我一起打球的,也基本上都改行了。估计往后几年里,都很难再有北京本地的新人了。很荣幸,也有点悲哀,我就是最后一个。” 说起北京的篮球,赵南就是一本“活地图”。“我从中学开始打球,北京几乎所有的场子我都玩过。不管是最‘热’的东单,还是偏远的首钢,只要哥们儿约,我风雨无阻。”赵南考入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后,在井文教练的栽培下开始在篮球圈崭露头角。“我们中学的场地很像‘灌篮高手’里演的那样,训练场上面还有一层看台。每天放学以后,我们就开始训练。教练对我们很严格,呵斥总是难免的。不过我们那一批小孩出成绩很快,不到两年就拿了城市联赛的冠军。其实就相当于高中联赛,只不过是各城市先内部决出第一名,然后所有第一名再争夺总冠军,当年我们战胜了很强大的沈阳三十一中。到现在,那面冠军大旗还挂在学校训练馆里的墙上。” 赵南的中学时代恰恰是北京篮球最繁荣的时期。“那时候好像刚开始兴‘特长生’。以前当然也有,但是正好赶上制度改革,会打篮球、会武术、练田径、会跳舞,这些才艺一下子变得很金贵。如果够出色,大学甚至可以免试招生,那就意味着不用参加高考。那一阵子真是热闹,学校里多少家长把孩子往球队里塞,希望能沾点‘特长’的光。”在那一片风潮中,赵南顺理成章地进了大学。 清华门朝南开 “说到我的大学,这话可就长了。”赵南说到目前为止,他人生的精华都在清华园里。“我觉得在清华,我得到了一个学生球员所能得到的一切。唯一遗憾的是,我们没能拿到一个冠军。”当大超联赛亚军和CUBA四强都成为往事,赵南说在那段年少轻狂的岁月里,他记忆最深刻的是清华幽静的校园和一起挥洒汗水与泪水的兄弟。 篮球队住在清华学生公寓比较破败的那一区,简单的上下铺,简陋的宿舍。“是条件差了一点,不过宿舍楼离著名的‘万人坑’很近,所以吃饭很方便。”赵南口中的“万人坑”是清华大学有名的学生食堂,因同时能容纳近万人就餐而得名。“在清华大学做体育特长生,没有任何的优待条件。要参加考试,要跟普通学生一起在食堂吃饭,没有高额的训练费,走在校园里甚至都不会被人多看一眼。”球员总希望自己能够被明星般礼遇,但在清华大学,只有两院的院士才有资格被称为“明星”。赵南说,“如果球队不出成绩,我们就永远都是被遗忘的人。” 但男篮的小伙们从来没有放弃为冠军而努力。在首届大超联赛的总决赛中,他们与冠军擦肩而过,队员们哭了,教练哭了,球迷们哭了,连双鬓斑白的老教授都眼含热泪为他们鼓掌。“即使现在想想,仍然觉得很遗憾,那是我们离冠军最近的一次。但我们输得并不丢人,那一次我们真正赢得了清华人的心。” 清华大学原本就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在临近五道口的东门口,经常能看到蹬三轮车载客的“导游”,游览项目则是清华园。在那场著名的“巅峰对决”之后,清华男篮训练的球馆一时间也成了大热门。赵南说,“这可不是虚言,以前我们训练的时候,场地周围都是打羽毛球的同学。练上三个小时都没人愿意帮我们捡一次球,后来可就翻天覆地了,每天都有球迷早早到馆里等着。那时候我们觉得,这次真的为清华争光了!” 虽然在学校成了名人,但黄云龙教练要求队员们保持低调。“那是自然。就像清华大学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有校门,但真正的‘清华门’只有一个,它是朝南开的。”赵南说“清华门”代表了清华的历史和精神,“在偌大的清华园里,只要你找到‘清华门’,就永远都不会‘找不着北’。”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