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劲松上演CBA不老传说:身上伤疤是我最好的勋章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14:24 体育天地-MVP | |||||||||
休闲张劲松。 球场拼命三郎。 张劲松:寻找完美 《体育天地·MVP》记者曾珍报道 小学图画课,老师画了一条金鱼要求学生临摹,张劲松拿着铅笔描描画画,就是没有画出一条令自己满意的金鱼,他将作业带回了家。回家后,张劲松死活想不起老师当初画在黑板上的那条金鱼什么模样,随后,他在家里翻箱倒柜找来了一个饼干桶,上面有许多栩栩如生的金鱼,他便依葫芦画瓢,一笔一笔去勾勒。结果
完美,从来都是张劲松的目标,他会为着自己心中的理想,不断去追求。然而,选择完美注定是痛苦的,因为完美,从一开始便意味着挑战。 想要最好 张劲松从小在体工队大院长大,父亲是当地的排球教练,母亲曾经也是女篮队员,因为优秀的遗传基因,张劲松一生下来时就被人叫做了“小两米”。 那时候大院里有位从体工队女篮退休的老教练,每逢放学,还有寒暑假,她就会将院中的孩子集中到一块,孩子中年龄大的有十一二岁,当时张劲松只有6岁算小的。运球、跑步、出早操,颇有些训练营的味道。也许正是当时的基础打得好,张劲松上小学后不久,被选到了田径队,并代表学校参加城区的运动会。 “我记得当时铁路小学有个小胖子,我怎么都跑不过他,100米能赢,但60米就是赢不了。”现在回忆起当初的情形,张劲松还有点不甘,“我和他同一届,三年级、四年级,我都和他一同比赛,当时总想拿第一,但就是跑不过,别人还告诉我该怎么怎么样,但就是不行,当时心里还怪难受的。”看来张劲松“拼命三郎”的性格由来已久。 梦想八一 八一是张劲松走向成熟、步入辉煌的地方,也正是在这里张劲松不断付出汗水,接近完美。 圆梦军旅 本来有机会去重点中学太原五中读书,但张劲松最终去了二十三中(太原市体校)的篮球班,因为后来担任过深圳润迅教练,也是张劲松启蒙老师的张兴河相上了他这匹宝马,那段时间他总去张劲松家做工作,并最终说服张家父母让他去了太原市体校练篮球。 刚去体校时,12岁的张劲松只有1米5多一点,因为总觉得自己不长个,就经常去量身高,但即便这样,在自己长到1米6多的时候,其他同学都已经1米7或者1米8了,“虽然我在篮球班,但当时上文化课从来都是坐在前三排,田径班的很多人都比我高。”在体校的生活很简单,上午学习文化课,下午训练,这样的生活张劲松持续了四年多。 1986年,张劲松去了山西体工队,当时山西青年队正在招人,可是练了将近一年,也没给他转正,他也因此才有机会走进了军营。 当父亲问他想不想去八一队时,张劲松的心里根本没底。那时候张劲松16岁,1米86的个子不算高,虽然知道肯定能长到1米9以上,但他从来都没有奢望过进八一队。“当时‘八一’在我心里的位置特别高,那可是全国冠军,还战胜过美国和前苏联的球队。”1987年,八一队向张劲松敞开了大门,虽然母亲有些舍不得,但张劲松的父亲极力支持,而在征求他本人的意见时,张劲松毫不犹豫地回答了一个字“想”!就这样,张劲松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抱着篮球睡觉 “我对军人有种特殊的情怀,我自己也不清楚是为什么,可能是小时候耳濡目染的原因吧。”就是现在,张劲松依然认为自己穿军装的时候最帅。他还清楚地记得当初刚刚穿上军装的情景,“那叫一个激动,当时军装刚改成宽沿的,八一队离颐和园又很近,我们便穿上军装到那里去拍了很多照片寄回家去。” 拼搏与奋斗,是八一精神中最重要的元素。场上的张劲松,总是以一个军人的标准去严格要求自己,他把集体的荣誉看得比什么都重。“原来在地方球队的时候,输球也会不开心,但更多的是自己的感受;但在八一队,感觉就完全不一样,在八一队如果输了球,心里就会特别不舒服,因为我们是一个集体,自己身上的责任感比原来重了。”当然,这样的荣辱感和八一队傲人的成绩也分不开。 在刚进八一队的那段时间,张劲松有时甚至还会把球放在枕头边上,抱着篮球睡觉。晚上训练完了,如果教练提到了练得不到位的地方,他经常会叫上青年队的几个孩子自己加练。“我们那叫摸黑,把灯一关,黑灯瞎火地开始运球,经常运着运着球就不见了,然后摸黑再去找球。”张劲松呵呵乐着,边说边很形象地比划着,眯缝着眼两手不停抓着眼前的空气。 伤疤是我的勋章 除了一座座奖杯、一块块金牌,张劲松用自己的拼搏换回的其实还有这些荣誉的“附赠品”,那就是他身上的伤疤。 “好胜也好,不知道去控制自己也罢,很多时候受伤了我都会坚持。”也许正是因为这份忘我,大家给张劲松取了一个绰号——“拼命三郎”。当记者询问张劲松有什么大的伤病时,他思考了半天给出的答案竟是“没有太大的伤病。”但要细细数来,他还真有那么几次不小的伤。 张劲松是联赛出场次数最多的球员,很多时候他即便受伤了也会坚持带伤上阵,在一次和山东队的比赛中,张劲松的大拇指在接球时脱臼了,手指翻到后边去了,当时队医直接把那面目狰狞的拇指给捋了下来。但是手指受伤的张劲松并没有缺席接下来的训练,第二天依然跟球队跑动,练步伐,只是不用手去触球。但就在两天后宁波的主场,张劲松在手伤还没有好的时候又上场了,“当时的感觉,手中拿到的并不是一个篮球,而是像橄榄球,运球的时候总觉得它不是圆的。” 还有一次训练,张劲松愣是活活把自己给练晕了过去。那是1998年,国家队在北京备战亚运会,当时馆里温度差不多快四十度了,大量的技战术训练结束后开始练体能,折返跑还剩下一趟没有跑完的时候,张劲松眼前一黑便倒在了球场上。 说到老伤,1993年张劲松在国家队冬训准备亚锦赛时,颈椎被起跳的队员的胯骨撞了一下,当时感觉右手整个手臂都麻木得没有了知觉。张劲松说那以后颈椎便留下了后遗症。“现在打球的时候,如果谁从后面震我一下,或者稍微仰脖时间长了,都会感到不舒服。” 2001年国家队正在集训备战东亚运动会,张劲松左腿肌腱断裂,为此他不得不休养了一个多月。 以上那些只是几个记录下他伤痛的小片断,实际的情况远多于此,“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说过,优秀运动员要过三关:伤病、苦累、荣誉,再苦再累也要去努力,只有努力了才能做得更好,伤病是每个运动员都会经历的。因此从那时起,只要没有太大的伤病我都会坚持。崴脚了我就一直走,生把脚走麻了,走木了。”张劲松说。 不老传说:继续挑战 靠着坚持,张劲松一步步走来,走过了春夏秋冬,他也成为了国家队经历最长的球员。而在八一,他曾和王非当过队友,也和李克这样的80后同场厮杀。 “我想,别人是那种有天赋的球员,而我自己则是比较努力的人。毕竟有很多的竞争,训练也好比赛也好,不同的教练会欣赏不同的球员,自己也会经历挫折,比如1996年的时候没能去成奥运会,当时就想退役了,但最后自己还是选择了留下。” 张劲松说自己现在打球是处在一个自我满足和自我挑战的阶段,“‘坚持’就是我想证明给自己的东西,享受着每一次去面对不同事物的感觉,那种过程很有意思,也很有创造性。”但他用在赛场上的一次次飞跃证明了自己。 国内运动员一般接近30岁的时候运动能力就会下降,因此别人也会质疑34岁的张劲松,“我现在做的事情就是挑战人们的极限,我要证明中国人的运动年龄可以很长,30多岁同样能够有很高的竞技水平。14年国家队生涯,是在国家队中待得最久的球员,参加过亚运会、亚锦赛、世锦赛、奥运会等大大小小数也数不清的比赛,也是拿到冠军最多的球员。张劲松说:“我想过,今年打完比赛就退役了,但这样随心地打球没有什么不好,回想一下,在这样的氛围中去享受篮球带给自己的快乐,其实挺有意思。” 张劲松决定打完今年的联赛就退役,最完美的情况当然是夺得冠军。但即使不夺冠,届时35岁的张劲松也不会回头。 谈到退役后的生活,张劲松往沙发上靠了靠,一脸惬意地说:“我现在能想到的最理想的生活是什么都不干,天天待着,有自己的时间,好好放松一下,享受个人生活。”但他随后又否认了这一想法,”如果真的让我歇很久,我肯定也待不住,我喜欢篮球,退役后我不会离开这项运动,我想当一名教练,当一名成功的教练对我来说同样是个很大的挑战。和运动员不同,运动员只要管好自己就可以了,但教练不一样,他首先得学会沟通,怎么能够正确地表达,把自己的意思告诉对方很重要,而且,把自己的想法传达到之后,如何能让队员心甘情愿地去执行,这也是一门艺术。你得了解球员的心理,还有人际关系的处理,像一名指挥官一样,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极富创造性。” 完美生活 “我喜欢清淡的阿玛尼香水,但我同样也会买浓郁的香奈儿,可能人都有两面性吧,”正如他自己所说,赛场上作风硬朗的张劲松,场下是一个很注重生活品位的人。受到朋友的影响,他很喜欢看一些时尚类的杂志,“我对时尚的东西有时候很有灵感,能够提前知道哪些类型的东西会流行。一些很前沿的流行趋势会提前一两年在时装发布会上有所体现,比如一些饰品、颜色等等,很多时装发布会从总体上看来可能没有什么区别,但总会有一些不同的时尚元素展现出来。” 因为身材比较高大,张劲松在国内很难买到合体的正装。出国时,他总会去逛逛服装店。他喜欢色彩柔和、穿着舒适的衣服,所以尽管衣橱里有不少正装,但他真正中意的并不在其中。“一般好的衣服都在2000美元左右,真的要去买,还是会觉得奢侈。我1998年去美国的时候,订做了一件英伦风格的衣服,花去了600多美金,可是回来以后就只穿过一回。”张劲松忧雅地笑着说,“现在再看那件衣服怎么都觉得有点土。” 而说到男人都喜欢的手表,张劲松则像个专家一样罗列了一大堆牌子,而且全是名表,诸如卡地亚、宝玑、江诗丹顿、伯爵、爱彼。“好的表做工很棒,雕花、机械都会做得很完美,而且表的功能也多,还比较人性化。手表很有收藏价值,好的表上百万。它甚至可以作为一件艺术品,有着很大的升值空间。” 运动员的生活其实很简单,除了比赛,就是训练,除了训练,就是休息,但爱好广泛的张劲松却把休息时间过得有滋有味。“我练过字,那时候刚来北京,大姨给了我一本字帖,一天临一帖,一星期是7帖,到周末了交给她看,但我没能坚持下来,现在的字写得也不好。”说到业余爱好,张劲松还一个劲后悔当初没有学好英语,“我从1987年开始学英语,你想想,都多少年了,那时候也和几个同学一起学,找了个类似家教的老师来带,结果带着带着,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倒把她带出去玩了,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