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纽约时报》改变陈江华命运 华仔对恩人毫无印象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0月06日15:15 足球-劲体育
《纽约时报》改变陈江华命运华仔对恩人毫无印象

《纽约时报》记者杰夫-科普林 查看全部体育图片 循环图片

  两个美国人挖出中国明星

  事实上,虽然陈江华的篮球才华横溢,但他的篮球命运并不是一路坦途。陈江华童年时代去广州伟伦学校学球、入选广东国青乃至国青,一直到世锦赛前“一步登天”入选国家队,都差一点被拒之门外,但关键时刻,总是贵人出手,化险为夷。入选国家队,是因为湖人球探加里的一再力荐,而当年能够有世界级大报《纽约时报》关注他,则是因为时任耐
克公司中国体育部总监、美国人陆海瑞(TerryRhoads)的“慧眼识才”。

  贵人:科普林 时间:2003年

  他找到了”第二个姚明”

  陆海瑞是最早进入中国体育市场的美国职业经理人之一,手下栽培和包装过无数体育明星。而最让他得意的是他率先发现了姚明的天才,1996年,他在静安体育馆第一次见到姚明,为这个高得惊人但却很灵活的

小巨人的才华折服,陆海瑞惊喜地说:“当时我就预感到他以后会成为一位大球星,前途不可限量。”

  1996年,初遇姚明的陆海瑞“狂喜不已”,第二个让他有类似感觉的就是陈江华。那是在2001年8月,耐克赞助的全国三对三篮球总决赛在上海举行,身为耐克官员的陆海瑞在现场观摩比赛。那时,只有14岁的陈江华很瘦,个子也不高,场外面无表情,丝毫看不出称奇之处,但是踏上球场,他就像一位球场的魔鬼那样疯狂,他有着闪电般的速度,他有着手术刀一般精确而犀利的突破,他的弹跳和爆发力都好得不可思议,他扣起来篮来简直易如家常便饭,而且极有观赏力。看着,看着,陆海瑞跳了起来,为这个孩子大声叫好。“这个男孩,简直是美妙极了。他打得是那么街头,那么街头!我不停地问自己:他是一位中国人吗?”陆海瑞惊叹中国也有陈江华这样的“美国式球员”,这之后他碰到熟人就夸赞陈江华的超人天赋,还有一句中文式的口头禅:“陈江华,打球不要太好哦!”

  自然,惜才如命的陆海瑞签下了陈江华,并且自此开始精心培养这名少年,多次送陈江华去美国打球,参加训练营。“我敢说,陈江华是国内同一年龄段去过美国打球次数最多的年轻球员,他见识了很多场面,所以无论碰上什么对手都不发怵。他非常地具有美国球员的气质。”陆海瑞只要一提起陈江华,总是异常赞赏。

  然后,就有了陆海瑞向《纽约时报》记者杰里·科普林大力推荐陈江华,后者不远万里,专程从美国飞赴中国,看看陆海瑞嘴中的“少年天才”究竟神奇到何等地步的故事。

  贵人:陆海瑞 时间:2001年8月

  《纽约时报》记者登门拜访

  杰夫·科普林,个子高高的,大约有一米九左右,一头咖啡色的卷发,年龄四十岁左右。由于工作关系,和陆海瑞颇为熟识。2003年下半年,科普林对中国登陆NBA掀起的“东方热潮”很感兴趣。当时,王治郅在两年前就效力达拉斯小牛,成为中国NBA第一人;2002年姚明以前所未有的轰动姿态、以状元身份杀进得州,“草原雄鹰”蒙古大汉巴特尔去了丹佛,《纽约时报》就撰文惊叹NBA已经形成“中国移动长城”(ThemovinggreatwallofChina)现象,而且指出中国已经成为NBA重要的人才资源渠道。鉴于这种形势,科普林向报社申请去中国探访中国篮球,而在和老朋友陆海瑞的通话中,他知道中国有一个天才的篮球少年陈江华,球风极具美国气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科普林怦然心动,最终在2003年11月份飞赴中国上海,和陆海瑞长谈一番后,决定去海南海口,“探班”在那里举行的奥运希望男子篮球队集训。科普林很想见陈江华:“我听说了这个孩子很厉害,而且有着很特别的个性和气质……”到了海口看过陈江华的训练后,科普林信服了,后来他在那篇被国内篮球圈传为佳话的文章中写道:“第一,他是一个很罕见的球员,是那支希望队最年轻也是最好的球员。第二,陈懒散、游荡的风格在这个早上表现得很明显,热身的时候有些心不在焉,他短跑时也没有用尽全力……”但字里行间,科普林还是流露出对这个孩子的赞赏:“在海口晨练进行到一半,也就是第一次全场混战的时候,陈江华突然变成一位完全不同的球员,他变得强悍而警觉起来………他的速度快地让人震惊,第一步就像闪电一样,他能够在极快的时间里做出全部动作,他的变向像冲锋枪一样有威力……”

  科普林还去了陈江华在广州番禺的家,了解他的一些背景情况。这番中国之行,让科普林相信如果陈江华未来如果不放弃努力,他有可能会到NBA打球。2005年,陈江华去美国新泽西参加ABCD训练营,科普林又去看了,他表示陈江华两年来的进步很大,前途不可限量,“这个孩子未来的目标应该是NBA,他有这个潜力。”

  《纽约时报》改变陈江华命运

  美国时间2003年11月23日,这篇报道一被《纽约时报》刊出,就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

  在它上网的同时,就有中国国内不少门户网站和其他媒体纷纷翻译转载此文,虽然文章总的基调探讨的是中国篮球热,但文中诸如“陈江华可能成为中国第一位世界级后卫”、“他将在2008年为姚明传球”等惊人说法,还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陈江华是何路英雄?成为很多人的兴趣所在,少年陈江华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一步步走进大家的视野。

  “可以说,这篇报道对他的影响非常大。以前,是有人知道他的篮球才华,但只有在《纽约时报》这么大的媒体报过他之后,才有更多的人知道他。之后你也知道,大家都在说这篇报道的事情。”当时带陈江华的奥运希望队主教练张卫平笑称,现在即使和2003年采访他的那位美国记者科普林打照面也不会认识,但对那篇报道记忆尤深,“在那之后,陈江华始终在进步,一直到入选国家队打了世锦赛。他是一个非常有天分的球员,报道他不是一个偶然。”

  有意思的是,陈江华对当年采访的情形也是记不太清楚了,他那时也没有想到这篇报道会让他“一举成名”:“在海口,他其实没采访我,后来他去我广州的家里问了。呵呵,说实话,接受采访是教练安排的,我跟那个记者也没接触过,不熟悉,我把它当成一个任务来完成,具体情形不是很清楚了。”但现在,华仔也知道了那篇报道的分量,“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多变化,关注我的人一下子多了很多,开始还有些不适应。我只是尽量不去想这些事情…….”

  三年后,陆海瑞说他很欣慰,他没有看走眼,“我们把那期《纽约时报》做了精心收藏,在我们的办公室现在还保存着。当时,我把他推荐给杰夫就很有信心,他是那么特别的一个球员。现在,他已经入选了国家队,新赛季又将在广东(宏远)打球,这些都足以证明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果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他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一个进军NBA的后卫,当然,他现在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加强,像力量就是一个明显的环节。”


  精彩足球新闻华体网独家代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93,000

评论】【篮球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