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超联赛被指只会卖冠名 摘牌制度曾令人啼笑皆非

http://sports.sina.com.cn  2012年02月23日12:43  足球微博

  记者贾蕾仕(微博)报道 林书豪(微博)的火爆已经成为一个成功的体育市场营销案例,这不仅是一个林书豪的成功,同时也是NBA(微博)市场推广的成功。在成熟有效的NBA模式面前,足协及其旗下负责运营的福特宝、中超(微博)公司只是一个“小学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联赛只会卖冠名

  自1994年以来,在足协包装和推广中超中甲职业联赛和“中国之队”项目上,应该说与NBA这样的顶级赛事机构相比尚有不小距离,NBA能够把联赛相关的每一个活动都包装得非常好,如选秀、明星赛、扣篮大赛等等,就连选秀都能够做得跟奥斯卡颁奖礼一般,吸引无数的眼球。扣篮大赛与NBA的转播收视率不相上下,也带来了丰富的赞助收益。

  在中国职业联赛创办的头几年里,甲A联赛是与IMG公司合作,其中早期的万宝路、百事可乐等等赞助商都是IMG旗下的国际企业,虽然当时只有300万元的冠名,但是这种合作是职业联赛起步阶段最容易运作的模式,这带动了当时的球市和市场,为2002年西门子近一个亿的冠名做好了铺垫,但是在卖掉冠名之后,相关的市场推广及吸引眼球的项目设置等,足协基本上就没有任何动作。就连足协杯,也因为参赛球队少,球队投入感差,球市下滑而最终只能暂停,直至2011年方才恢复。

  由于职业联赛和“中国之队”项目常年外包给了IMG、盈方等公司,把整个商务过程都甩给了承包方,却缺乏自身对中超联赛的品牌整体设计和包装,直到去年中超公司和福特宝公司收回经营权后,也没有太大的起色。特别是在现在非常普遍的平面媒体招商运作到多媒体宣传上,一个匪夷所思的事情是,即使是到现在中超联赛和“中国之队”两大主营项目仍无独立的商业网站,这对一个专业大型的赛事组织而言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让人啼笑皆非的摘牌

  “足球是个11人参与的整体项目,讲究整体,不能只讲求个人英雄主义”,这个观念长时间存在于足协某些人士的脑中。球员的流动本是职业足球最具吸引力的其中一个环节,但为了不让所谓的球星扎堆现象出现,足协别出心裁地搞了个摘牌制,这造成了有实力、有深厚球迷基础的俱乐部无法引进自己心仪的球员,还经常出现截糊抢亲的情况。

  实行“摘牌制”的每个赛季之初,都吸引了大批全国各地的媒体关注,有一年多家电视台甚至到福特宝办公楼的摘牌现场直播了摘牌过程。但他们关心的不是哪支球队签下了哪几个大牌,而是这一次又有哪位有名的球员被“抢亲”了。部分足协官员也承认,这是个形似NBA选秀的失败招数,选秀的主角是年轻新秀,而摘牌的主角是成名的球员。不过,如果这个摘牌制能够设置得更完善,年龄限制等条款更加明确,实际上也应该可以成为每年吸引眼球的重要一环,可惜足协只有“非此即彼”的勇气,而没有“全新改造”的想法。

  中超不需要品牌及营销?

  中超公司2006年在工商局成立后,所有的业务都是找冠名,以及都是简单的“拉广告”。吕锋在任之时,要做的事情就是去拜访各个客户,但是收效甚微。缺乏对中超联赛的细节包装,让不少企业也没有欲望投资足球,截止到去年,中超公司内部连基本的品牌策划部和营销策划部等商务推广的部门都没有,每一年能够提供给客户的都是干瘪的一册 “招商手册”,而没有联赛相关推广活动及中远期目标的企划,毫无说服力。

  跟联赛及中国队比赛的记者,经常性有种“无稿可写,无题目可跟”的尴尬,其实,赛事有时候并不缺看点,在这一块上,负责中国之队及联赛整体包装的足协,以及部分俱乐部确实没有“炒热比赛”的观念。

  如李玮锋(微博)的国家队100场,以及去年肇俊哲(微博)的第300场联赛,具有意义的比赛,如果不是部分媒体的敏感与敬业,几乎就如平常比赛一样被放过。在国外,球员在俱乐部以及在国家队的出场纪录有详细的记录,每逢有重要意义的比赛,都可以提前准备,相反,足协及俱乐部根本就缺少收集、统计这些资料的意识,更别说会根据这些数字,主动运作一些纪念赛及相关仪式的动作了。

分享到:

[足球彩票] [投注竞彩:国内国际足球全囊括] [北单:亚盘欧赔随你玩] [买彩充20送1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