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当足球兴趣与高考相遇 一个热爱体育学生家长的纠结

  在儿子读高中之前,我曾有两个时候挫折感很强烈,一次是他小学三年级前后,身高1米4,体重28公斤,两项数据突然静止不动了,而且他对运动毫无兴趣,虽然小时候练过乒乓球(微博),下过围棋,水平都还不差。我有种不祥的预感,我这样的运动狂人,半个体育家庭的家学渊源,可能要断送在这小子手里。

  第二次是初二开始,儿子两年里个子窜了近20厘米,但瘦骨嶙峋,体重50公斤,俯卧撑做不了五个,引体向上一个都不行。我在家里大练钢铁挥汗如雨,想动员他也练上一把,他没好气地回了我一句:练出一身肌肉,除了饭量大,有啥用?除了看书做作业,他对体育的全部兴趣仅限于周末早上看场NBA。

  去年十一月的某一天,读高一的儿子突然邀请我去城西观摩他的风采,原来他们校队正参加杭州中学生足球联赛,他说他是校队里中后卫。我大吃一惊,因为他的全部足球基础,来自四年级暑假里半个月的足球夏令营,他什么时候重操旧业,还踢进校队,我一无所知。他平时住校,几乎没跟我们提起踢球的事,而且,我也没发现他在踢球方面有什么慧根。

  那天风雨交加,他们队高矮胖瘦参差不齐,明显是乌合之众,很奇怪的是,准备会是战地诸葛亮会,孩子们自己制订战术,安排首发阵容。他们队有几个技术还真了得,有一个后来去新加坡读书,据说加入了当地的国青队。他们踢得卖命,但战术粗糙,与一支相对训练有素、身体出色的队伍对抗明显不是对手。

  大概是过了最强烈的青春叛逆期,进入高二后儿子陆续向我透露了他隐秘的足球生涯。他们的球队通过人人网串联而成,没有教练,没有固定的训练,大家有时间有兴致的时候就吹起集结号操练一阵,逢大赛由德高望重的队员点卯扯起一支队伍。去年他们兵强马壮没闹出动静,今年几个主力离队了,却在关键一役中大获全胜闯进了八强。

  一个秋高气爽适合踢球的天气,我又去观摩了他们一场比赛。很不巧,他们的队伍稀稀落落,勉强凑足上场人数,据说早上的时候只有八个,好说歹说中午又网罗了五个,并说动了一个老师来带队。按竞赛规程,没有带队老师是不让参赛的。那是决定五到八名的复赛,他们错过了几次得分机会,下半场被人偷袭得手。但孩子们心情不错,比赛前就听他们议论,这么好的天气,权当来秋游。

  在处理读书与课外活动关系上,我自认为是个纯爷们儿,这两年在我的动员下,儿子主动购置了哑铃、俯卧撑架子,逢年过节还混到我单位打篮球踢足球,但当我听说,那七八个队友临阵脱逃是因为快要期中考试,被家长们严密控制起来上辅导课,我再也无法淡定。

  把期中考试与刚开过的家长会一联系,我开始纠结,史无前例地。这次化学考试,他竟然有道十几分的题目没来得及动工,而据老师反映,他的数学物理同样出现答题速度问题。他们学校高中阶段的每次考试都排座次,最后作为保送与出国的依据,所以这所管理宽松的学校的学生,到了最后关头与其他学校殊途同归。儿子不准备直接出国,也不想做文科保送生,只能主动投身于那占全部毕业生三分之一的高考生里面,到题海战役里体验九死一生。当别人把喝牛奶的时间都用来做数理化题目的时候,将大把的时间用来踢球意味着什么,是可以想像的。这是一个不拼爹就只能拼命的年代,每一分都可能改变一生,这个时候,我承认不能免俗,不能再纯爷们儿。 七贤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校园足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