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手在你右面”、“小心挡板”,引导员在对方球门后面急促喊着,球员发出“喂喂”的声音,以便队友确定自己的方位。
绿茵场内,身着10号球衣的赵南从中路开始盘带,他连续晃过了三个人,在距离球门大约5米的距离抬脚怒射,球进了。
这一幕,出现在昨天残运会盲人足球河北队与山东队激烈对决的上半场,河北队球员赵南打入了全场惟一进球,帮助河北队战胜山东队。
没有眼睛的奔跑,他们承担着更大的运动风险
盲人足球和健全人足球赛有着很大不同,除了守门员是健全人外,场上其余8人是部分失去光感或全盲的残疾人运动员。健全人用眼睛去判断足球的位置,而盲人运动员依靠的,是自己的耳朵。
盲人运动员在比赛的时候,眼睛蒙着三层遮光物。贴着眼睛的是黄色的橡胶贴,外面是一层白色的纱布,最外面由红色的眼罩覆盖。在完全黑暗的状态下,球员每一粒进球要靠敏锐的听觉和良好的球感来完成。
在比赛过程中,盲人足球运动员凭借特制足球滚动时发出的铃声,闻声而动,在教练、守门员的指挥下,急起急停,高速带球突破、变向过人……如果不是他们眼睛上戴着厚厚的眼罩,你无论如何也不会把这些有着精湛球技的球员看成是盲人。
由于看不见,球员们在场上常被撞得人仰马翻。在河北队与山东队比赛的下半场,打入一粒进球的赵南在对手的逼抢中跌倒了,疼痛难忍的他把头埋在绿茵场地里,最终还是被担架抬到了场下。据队医介绍,赵南有可能是肋骨骨折,于是,受伤后的赵南被紧急送往医院进行诊疗。“由于看不见,他们受伤的几率比健全人运动员大很多,现在赛场四周的挡板都增设了海绵,而原来,木质的挡板很容易让运动员在高速碰撞下发生骨折。”河北盲人足球队教练毛林说,“这些致盲后开始练球的运动员,付出了比健全人运动员更多的汗水,他们出现的伤病,意味着承受的苦痛和压力也更多。”
瘦小身影山东队有一个11岁的孩子
盲人足球赛场可谓是刺刀对铁壁,一个人突破往往会有三四个球员前来封堵。
实力占优的河北队,一直保持着对山东队的猛烈攻势。而在山东队中,有一个瘦小的身影引起了记者的关注,相比其他球员,他们的10号非常稚嫩,但他一直在奋力防守。
河北盲人足球队领队王双印说,那是一个11岁的孩子,叫作朱瑞铭。由于盲人足球没有年龄限制,所以小瑞铭也能参加比赛。赛后山东队教练说,朱瑞铭还在盲人学校读小学5年级,年幼的他因患视神经肿瘤,不得不摘除了双眼眼球。
由于小瑞铭非常喜欢体育运动,正好山东队人员不齐,经过两个月的集训,小瑞铭得以幸运参加这么高规格的全国赛事。但由于太小,他一直是教练和队友的重点保护对象。
家庭困难,有的连高速公路都不知道
比赛结束后,河北队的运动员依次将手放在前一个队员的肩膀上,排成一列,相互依附走出了赛场,在他们扬起的嘴角中,记者感受到了他们内心的快乐。“没有盲人足球,也许他们的活动范围就是按摩店那么大的地方。来比赛,他们享受的是集体运动带来的荣誉和欢乐,还有开阔眼界,”毛林教练说,“2005年,咱们河北的盲人足球队刚刚成立,我带这些运动员坐飞机去参加海南的第一届全国盲人足球锦标赛,那次,是他们大多数人第一次出远门,而之前,他们都不知道什么是高速公路。”“我们这支队伍,大多数盲人运动员的家庭都是非常困难的,但是,这些运动员从来不计报酬。他们来踢足球,并没有多少补贴,相反,还要因此放弃日常的收入,有的因此还丢掉了在盲人按摩店的工作。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抱怨,对足球的热爱是他们踢球的惟一驱动力。”
毛教练安静地叙述着,但在他的眼里,分明噙着泪花。
心生快乐,盲人足球带给他们友情和欢笑
对盲人球员而言,相比平坦的绿茵场,场外的道路曾是那么坎坷。
高扬扬,河北盲人足球队一名90后球员。几年前,他因车祸致盲,曾经的女友也离开了,他失去了曾经正常的生活,把自己封闭在家里,不与任何人说话。情绪低落的时候,他会拿烟头烫伤自己的双臂,常年躺在床上导致原本高大的他肌肉萎缩,直到2010年被教练发现,进入了盲人足球队。高扬扬说,盲人足球给了他第二次生活的机会,他比之前快乐多了。
王利群,1979年出生的他,是本届残运会所有盲人足球队里年纪最大的球员,2009年他曾代表国家队参加亚洲杯,并且获得冠军。与其他队员相比,他最幸福的地方在于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妻子杜丽芳是健全人,漂亮高挑,还有一个3岁的儿子。他说他的生活离不开足球,是足球让他寻找了归属的感觉。“原来自卑脆弱的我,因为足球才有了自信心,这里有一群相同遭遇的朋友,我们踢比赛、聊天,生活也变得精彩,我虽然没有眼睛,但足球就是我的眼睛。” (本报杭州专电 特派记者王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