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校园足球是未来之根本 金志扬:没有人口何来人才!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9月13日11:55  光-明-日-报
校园足球才是中国的根本校园足球才是中国的根本

  一个国家足球水平的高低,最根本的因素取决于该国足球人口的多少,这也是足球与绝大多数竞技体育项目的最大区别。中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匮乏,我们能不深刻反省吗?如果让目前的这种状况继续下去,要提高中国足球运动水平,无异于在沙滩上建摩天高楼。

  关于中国足球的人口,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曾向记者介绍了这样一组数字:在日本足协注册的18岁以下的青少年球员有50万人,但在我国,却只有7000人。刘鹏认为,中外足球之间存在的最大差距是普及的差距。

  刘鹏对中国足球的现状痛心疾首。说起这些问题的成因,他感慨万分:“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如此匮乏,我们不能不深刻反省。我们在对中国足球运动水平低下而扼腕叹息的同时,更要看到我国青少年足球人口极少、青少年后备人才极度匮乏的严峻现实。如果让目前的这种状况继续下去,要提高中国足球运动水平,无异于在沙滩上建摩天高楼。”

  14年前,中国足球进入职业化后首次冲击世界杯并以失败告终。就在全国上下对职业化道路何去何从展开激烈争论时,新华社高级记者许基仁认为,一个国家足球水平的高低,最根本的因素取决于该国足球人口的多少,这也是足球与绝大多数竞技体育项目的最大区别。千万不要将足球混同于体操、跳水、举摔柔等我国的奥运优势项目,这些项目均属于技巧性的个人项目,虽然没有广泛群众基础,但我们可凭借自身的“实验室”优势取得世界领先水平。足球的优势则是完全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的,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足球运动发达的国家,足球都是他们本国青少年的第一运动,无一例外。

  许基仁还向中国足球的管理者进言,一定要强化校园足球的开展和普及。也许这项工作在短时期内见不到明显效果,但从长远看,如果忽略了校园足球,必将直接导致中国足球运动整体水平的不断下滑。

  14年后,当记者与许基仁谈起这件事时,他仍对当时自己的观点及措辞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这么多年了,我们的体育部门似乎还没想明白,认为我们有那么多的项目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为什么足球就上不去?也正是没有彻底搞清楚足球运动的内在规律,才一会儿搞个健力宝留洋,一会儿花重金请位洋帅,或是隔三差五学个流派。这种既医不了表,更治不了本的做法,最后的结果,就是今天这样一个局面!”

培养

  很多年来一直为校园足球身体力行的金志扬,每次与记者交谈都离不开校园足球这个话题。他始终强调,校园足球才是中国的根本,如果看不到这点,中国足球仍然会一无是处!

  金志扬认为,抓好青少年足球才能牢牢抓住中国足球发展的根基,才是真正以长远发展的眼光出发看问题。“青少年在哪儿?绝大部分是在校园,在青少年足球培训这块领域,中国足协起不了太大作用,这方面工作不听韦迪的,是听校长的,校长听教育部的,所以青少年足球应该由教育部主导,而足协方面则是进行业务指导。”金志扬坦言道。

  回首自己在北京理工大学亲身执教校园足球的这些年,金志扬颇为感慨地说:“前几年我们觉得有些孤独,因为我觉得还没有人认识到(校园足球的重要性)这一点,现在的情况是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呼吁,我们不孤独了。等中国的校园足球真正成熟那一天,中国足球的成熟也就水到渠成了。我们如果有100所支持足球的大学,就需要1000个中小学支持,等真的达到那种程度,更多范志毅就会出现了。”

  话题回到了前不久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运动员上,金志扬率领的中国大学生足球队在与日本队的比赛中失利,他表示,中日足球的差距主要还是输在了青少年足球上。1978年,日本足协说服了教育部官员,把足球引人课堂,足球成了日本学生受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结果一步步造就了日本足球后来的局面。日本足球的普及程度远远超过我们,中国足球如果再想光靠成年队、国家队扭转落后局面,有点强人所难。

  当谈到日本足球青少年培训体制时,金志扬给予肯定。据了解,日本足球崛起的基础是青少年培训。在日本,小学联赛、高中联赛以及日本各职业队的青年、少年联赛组成了日本庞大的青训体系。这其中,大学生足球联赛也是日本足球青训体系中重要一环。每年日本大学生联赛,关东、关西大学生足球联赛都开展得如火如荼。

  金志扬借用了一位同行的话——“没有人口何来人才!”他说:“校园足球是制约中国足球向前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邓小平同志在25年前提出足球要从娃娃抓起。我们这25年真正落实了吗?中国的青少年99.9%都在校园里,所以抓青少年足球,不抓校园足球就等于不抓,就等于没抓。”(记者 王东)

分享到:

相关专题:中国青少年足球专题 

更多关于 青少年足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