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小学女子组曾经是北京晚报百队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女足国脚刘英、李洁等都曾参加过百队杯。最鼎盛的时候,百队杯上曾经有十多支女足队、百余名女孩子踢球的盛大场景。
不过,现在的情况是:百队杯上不见女足已经好多年了。北京现在究竟还有多少女孩在踢球?要搞清这个问题,先要了解北京女足的现状和梯队选拔模式。
大本营设在先农坛的北京女足专业队有一队和二队两支,共计50人左右。往下就是各区体校的女足队了,合并后的宣武与西城、东城与崇文都有各自的体校女足队,而朝阳、大兴也有体校女足队。按照一支体校队最多40人计算,现在北京踢球的女孩子总数只有300多人。
北京如此,全国亦然。而刚刚获得女足世界杯冠军的日本,目前12岁到15岁的孩子中,注册的女足球员数是25万人,15岁到18岁也达到17万人!
送女儿踢球需要勇气
天坛体育场上,百队杯的比赛激战正酣。毒辣辣的太阳底下,晒得跟个小泥鳅似的赵智美拿着个足球在场边自己练习盘带。要不是梳着个马尾辫,远远望去,很难看出她是个女孩子。
天坛东里小学3年级学生赵智美是今年百队杯赛场上仅有的3名女孩子之一。因为踢球的女孩子太少了,她们只能凑到男孩子的球队里参加男子组的比赛。
赵瑞锁是赵智美的爸爸,每次女儿参加比赛,他都会到场边观战。“我们家就住在天坛附近,看到体校招收少年足球队员,我就把女儿送来了。”
除了想要看看女儿有没有踢球的天赋,赵瑞锁更重要的目的是“反正孩子在家闲着没事,我和她妈妈都是近视,我不想让女儿也总是拿着书本看。与其在家看电脑、电视,不如到球场上锻炼锻炼身体,对女孩子成长也有好处”。
不过,“送女儿来踢球需要勇气”,赵瑞锁也是和爱人商量了很久才终于做出这个决定的。“我是球迷,我很清楚踢球有危险,容易受伤,腿容易变粗、皮肤容易变黑。但踢球也有积极的一面,比如可以磨练一个人的心智,培养团队精神,强健肌体。而且我女儿好动,从事体育运动也许适合她。”
在赵瑞锁看来,即便自己的女儿未来踢不出来,但通过足球训练让她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也是值得的。
但是,像赵瑞锁这样有“勇气”的家长还是太少了。对于大多数独生女,家长更愿意她们发展琴棋书画、歌舞弹唱方面的爱好。踢球,出路何在?
实在招不来人啊
“现在能送女儿来踢球的父母太少了!”看着赵智美在场边自己踢得不亦乐乎,百队杯裁判长马世京这样感叹。“前几年中国足球生态恶化,假赌黑层出不穷,球员失业欠薪事件屡屡发生,大大挫伤了家长让孩子投身足球的积极性。北京踢球的男孩子都越来越少,更别说女孩子了。”
如果赵智美能够通过选拔进入体校小学组足球队,将师从刘德利教练。提起刘德利,那可是北京足球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之一。
如今,年近六十的刘德利在东城区业余体校担任青少年足球教练,训练30多个2000至2002年龄段的孩子。
刘德利很想把赵智美招进自己的队中,不仅如此,他还想招进更多的女孩子,可现实是“实在是招不上来啊!”
“现在的孩子,个个在学业上忙得不可开交,书本堆得老高,近视眼和小胖墩那么多。踢球?很多家长听到这个躲还来不及呢,男孩招生都困难,女孩子更是少得可怜。”
刘爱玲足校,曾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以女足运动员名义开办的女子青少年足球后备力量培训基地。1999年成立之后,这个足球学校曾火爆一时,在北京市举行的各项比赛中多次获得冠军。然而,随着生源越来越少,刘爱玲足校也开始走下坡路,直到2007年时停办。
刘爱玲足校停办后,一批小队员一度被安排到刘德利所在的体校继续训练。但再往后,家长看不到踢球的希望,纷纷带着自己的女儿另谋出路了。
现在,招收女足球员对各个体校来说都是件困难的事。“按理说,女孩子踢球好培养、易成才,北京女足发展也比较成系统。虽然女足队员挣得没有男足队员多,但随着中国足协日渐重视,女足待遇也在逐年提升,但踢球的北京女孩子还是凤毛麟角。”刘德利说,“仅就女足招生而言,远郊区县的相对比城区好招一点,外来人口的子女又比远郊区县的好招一点。”
吸引女孩还得靠“体教结合”
57岁的段亚江教练已经在东城区体校执教女足28年了,李洁、王丹丹、刘卅等多名女足国脚都出自东城体校。目前,东城体校下设97/98、99/2000两个年龄组的队伍,球员40多人,眼下,正计划招收2001/2002年龄段的第三支队伍。对于北京女孩不踢球,段亚江的感受更深。
掰着手指头数了数之后,段亚江说,东城体校现在的两支女足队中,北京户籍的女孩子还不到10个。“为什么招不上北京的女孩子?因为北京孩子的家长对送女儿踢球大多存在偏见。”东城区体校女足主要是从小学四五年级的孩子开始培养,一直培养到初三毕业,球队采取“三集中”制,即吃、住、上学都在一起。“很多来京务工的父母,由于无暇顾及孩子,看到‘三集中’能让他们省不少心,所以反而热情很高,也不管自己的孩子适不适合踢球。”
如此状况导致的结果是“拿到筐里就是菜”,段亚江对此颇感无奈,“很多时候已经不能考虑适合不适合踢球了,而是有没有人踢的问题。为了凑足一支球队,我们还需要从外地招收生源。但这样下去,北京女足甚至中国女足只能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北京女足青少年队主教练刘英曾被先农坛体校校长形容为“年轻女教练中最有想法”的,可从接队起,她就一直深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记得当时我接手球队时,只有40个队员可供选择。现在由于没人报名,北京足校陆续停办解散,选材只能从各个体校中选。有人踢,总比没人踢好。现在说起女足青少年培养,根本不是说运动水平的问题,而是究竟还要不要、能不能把这个项目搞下去的问题。”
有什么办法能吸引女孩子来踢球?
众多分管青少年足球训练的官员与教练均表示,从目前情况看,“体教结合”是女足一条不错的发展之路。
我国大部分城市,体育、教育部门加强协调,包括足球在内的青少年运动员培养,已经纳入了普通教育体系。北京的体校当前也更加关注运动员的上学问题。比如北京体校中拥有女足球队最多的要算是大兴区第一职业学校,这里有3支女足队伍总计百人。该校的高中组即首都体育学院附属中学队。简单理解就是,从事女足运动的中学生如果踢得好,可以有机会进入专业队,即使踢不出来的女孩子,也有机会升上首都体育学院。坚持体教结合的模式,才会让更多女足队员看到出路,也才可能让更多家长大胆将女孩子送来踢球。
策划:袁虹衡
采写:刘大伟
插图:冯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