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路侃球论球》旧作:中国体育正面临一场大改革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7月22日16:54  新浪体育

  前    言

  1993年,国家体委政策法规司和中国体育报联合主办“永利杯——深化体育改革奖征文”活动。我本无意参加,是体育报记者张小鴒(他不幸英年早逝)非让写一篇捧捧场。

  当时我在北京体科所,春天随北京举重队到福州参加全运会预赛,在招待所的阳台上就着茶几完成此篇。用时不过两小时,但此前思考了较长时间。

  没想到此文在应征的几百篇文章中竟然获得了一等奖。后来听评委告我,此次国家体委科研所和北京体育大学都很重视,各组了一个很大的课题组进行研究,文章的质量都很高的。本来评这两篇为一等奖,但伍绍祖主任看后力主将我这篇评为一等,两篇大文中有一篇被降为二等。

  现在来看,此文最有创意之处是把当时“竞技体育”这个概念分解开来,明确指出了奥林匹克与职业体育的区别及其本质,并大胆预测了其发展的方向,在当时是相当超前的言论,但现在被时间证明还是靠谱的。

  在“竞技体育”概念下怎么也扯不清的问题,一旦分解开来就豁然开朗,这就是分析的必要性。我们现在讨论问题也要注意分析。

 

  中国体育正面临一场大改革

  本文发表于1993年4月14日《中国体育报》

  人们更多地从中国社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改革所带来的影响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所造成的冲击这个视角来考虑中国体育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然而这毕竟是外因。体育的变革有其自身的原因。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各方面因素促使现代体育从内部生发出变革的动力。

  商业化或称为职业化的体育方兴未艾,那些富于观赏性的项目如足球、篮球、拳击、网球等统统被用来作为赚钱的工具。无论这种功利主义的作法是否是一种倒退,它毕竟符合了当今社会的潮流,同时也满足了为人民提供更高水平的观赏娱乐和更强烈的精神刺激的需要。

  而大众体育则离竞技体育越来越远,悄悄地形成自己的新模式。当人们以惊叹艳羡的目光仰视着刘易斯、布勃卡、泰森、乔丹那令人难以置信的技能时,又有几人能萌生与之一较高下的参与意识呢?于是芸芸众生们只能转而寻找不那么正规、不那么尖端、竞争不那么激烈的项目,去满足健身、自娱、交往乃至自我实现的需要。可以说,更灵活随意、更小型多样化是大众体育的方向。

  未来社会中,商业体育和大众体育将与奥林匹克运动成三足鼎立之势。

  真正的奥林匹克仍然代表着人类美好的理想而有其生命力,但其一部分阵地会被商业体育所占领。同时,也有一部分单纯显示体能与意志力的周期性项目将很难向大众普及,这便是历史留给奥林匹克的世袭领地。促使人们在这一领域中奋力拼搏和积极参与的将主要是一种荣誉心和自豪感——个人的、民族的、国家的荣誉和自豪。

  另一方面,世界各国的政治家们也无一不想借重奥林匹克运动来实现国家和民族的政治目标。在这方面,前苏联、东德乃至日本、韩国等都曾有过成功的经验,而本次2000年奥运的争办活动更处处都有政治的影响和政府的参与。可以说,以政府管理或支持下的举国体制推进奥林匹克运动是今后世界的潮流。我国在这方面已有成功的尝试。

  至于商业体育,应当按市场规律去经营,在竞争中求发展,政府应减少干预,并给予扶持。

  而大众体育则应在充分尊重其自发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借重社会团体和群众团体的力量,加以适当的组织和引导。

  从内因与外因的交点上看中国体育改革,似乎离不开这个大趋势。

  体育的大变革是不可避免的,体育管理体系中责任、权利和利益的重新分配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的起步并不算晚,现在正接近关键性的步骤,此时决策者们对方向和时机的把握至为重要。挑战和机遇就在面前。


分享到:

相关专题:张路侃球论球专题 

更多关于 张路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