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日本女足夺得世界杯,令我们又受到了一次冲击。可能又有人试图从各个角度来审视她们并试图解析她们夺冠的秘诀。但我要说的是,日本人没有多少密不告人的东西,他们最大的秘诀就是按规律办事,下笨功夫,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前行,最终登上顶峰。
1978年我就感觉到日本足球的潜力,19年前写这篇文章也是希望用日本足球的经验来唤醒我们自己的足球。遗憾的是,19年后的今天,我们只能仰视人家,而自己仍然在原地踏步,甚至连出路在哪儿都还说不清楚。
这篇文章或者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尽管我也知道反复地说了那么多未准有多少人听,但我还是要说,也算是尽一个足球人应尽的责任吧!
日本神话探秘
本文原发表于1992年9月8日《足球报》
日本队在戴拿斯杯的崛起令大家惊讶,以为是石猴出世,天降煞星。实际上,不过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顺理成章的事。
笔者1978年曾作为北京足球队的一员访问日本,当时就感到了日本足球的潜在威胁。有两件事尤其深刻,至今不忘:
一是某晚北京队到东京都附近的大宫市与日本青年队比赛,赛前先由当地两支小学生队打垫场,小球员们个个是全套运动套装,正规的比赛服和护袜护腿,正规的运动鞋,配上灯光草皮和数千观众,气氛先自不同,上得场来,双方你来我往,攻防有序,其技术之熟练,体力之充沛,拼抢之勇猛,尤其是球路之清楚,委实令我吃了一惊,不禁对站在身边的团长——当时的北京市体委主任魏明同志说:“等这些孩子踢到日本国家队时,我们的国家队未准赢得了他们!”回想起来,当年11-12岁的孩子正是现在日本国家队的年龄,他们的基础至少从14-15年前就已打下,非一朝一夕之功。
还有一事是看日本的甲级联赛。那天是日本钢管对古河电机队,双方一派欧洲风范,高速度的攻防自始至终,对抗拼争极其剧烈,令北京队同伴乍舌。尽管他们的技术还略嫌粗糙,但即便以今天的标准看那也是一场高水平的比赛。尤为感人的是双方良好的作风,虽然冲撞和铲球频频,却没有一个故意伤人的动作,倒地和受伤者也无丝毫多余的表示,爬起来立即又投入战斗,显见他们对这种强对抗早习以为常了。看台上的观众几千人,多数是两个企业的之功,阵线分明。他们自发地组成啦啦队,在队长的指挥下摇旗呐喊,擂鼓助威,竟搞得震天动地,五彩缤纷。如果十几年来日本的联赛都是这样的气势延续下来,其国家队达到今天的水平就不足为怪,甚至可以说进步并非很快。
日本足协没有几个人,但工作效率极高。他们一手抓联赛促水平,一手抓少儿打基础,十几年艰苦努力造成今天的成就,尽管他们躲在幕后默默无闻,但其功绩却是有目共睹。
善于学习也是日本人的一大优点。起初他们学习西德,那是全盘引进,一丝不苟地真学,当我们有些人窃笑他们丢失了“自身特点”时,人家已掌握了西德足球的精髓,转而又开始学习巴西人的技巧。当我们对此一举尚大惑不解,以为他们迷失了方向时,他们请来了善搞总体设计的荷兰人,灌输一番整体作战的意识,把两种风格揉在一起,于是便有了现在这支日本风格的日本队。如果看不到日本足球界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这一番苦心,看不到人家这样清楚的战略设计思想,想战而胜之又谈何容易?
日本人“傻”,学什么都是真学实干,照单全收,学深学透后再去其糟粕。我们总是以聪明自居,学什么都是浅尝辄止,朝秦暮楚,以不符合国情回避对传统行为的改革,这也就是中国队虽有自己的风格却总是输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