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日本女足夺冠绝非偶然 多年精耕细作助推樱花崛起

  北京时间7月18日凌晨,日本队在德国法兰克福成为首支捧起女足世界杯冠军奖杯的亚洲球队。

  两度落后,两度扳平,最终在点球大战中以5∶3的总比分击败此前从未战胜过的美国女足,日本女足的顽强意志和精妙配合让人赞叹,而一支身体与力量并不占优的亚洲球队最终打破欧美球队20年来对女足世界杯冠军的垄断,更让人感到世界女足传统格局的松动与变化。

  夯实人才基础 找准发展路径

  多年精耕细作助推日本女足崛起

  3年前,日本女足一举闯入北京奥运会四强,成为可以与传统强队分庭抗礼的新锐势力。那时,国人更关注被日本队在八强赛中淘汰的中国女足,却在不经意间忽略了东邻女足的巨大进步。

  2010年,日本队在成都举行的亚洲杯三四名决赛上再度击败中国女足,在中国队家门口“抢”走了最后一张世界杯入场券。

  从此,日本女足走上了世界冠军之路,中国女足却在沉沦之后苦苦寻找着救赎之路。

  前不久,“日本足球教父”川渊三郎来到中国,讲述日本足球的振兴之路时,并未特意提及日本女足的成功原因,因为在日本现有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中,女足基础的夯实可谓水到渠成。在十几年的积累中,日本女足社会基础大为增强,2010年度登记在册的女足球队有1226支,各类女足队员25278人,而在中国足协注册的女足运动员只有区区400人。

  日本女足主教练佐佐木则夫表示,日本女足如今的崛起得益于日本男足的成功。他说,日本女足从男足那里复制了很多世界最先进的训练手段,这让女足受益匪浅,培养出很多优秀的球员。他还说,日本女足人才输出线正在源源不断地制造人才,将来日本队会更加强大。

  日本队核心泽穗希以5个进球和突出的表现,荣膺本届世界杯的金靴奖和金球奖,这是对这名33岁的老将最大的褒奖。在泽穗希身后,宫间绫、安藤梢、永里优季等球员已经成为球队中坚。球星辈出,要得益于日本足协专门为女足出台的“海外指定选手制度”,出资送女足核心队员留洋,提升其个体实力。日本女足联赛也正在有条不紊地发展之中,目前拥有两个级别、共16支球队,并且存在升降级制度,球员薪水与普通日本公司员工相仿。

  尽管在世界杯上一路击败了德国、瑞典、美国等欧美强队,但日本女足在比赛中并非占有优势,在身体素质、力量等方面,仍然与欧美强队存在着较大差距。然而,日本女足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足球发展之路,一如日本男足,秉承技术足球的打法,凭借自身强大的奔跑能力和纯熟的团队配合,通过传球、控球层层推进来击败对手。

  日本足球崛起的原因,可以归纳为4点——在足球基础层面不遗余力地推广和普及;在精英球员的培养上以世界级标准严格打造;在联赛的建立和经营方面精耕细作;在足球风格上根据自身特点确定技术路线。

  对于日本女足,这4点同样适用,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样的做法坚持了不是一两年,而是十年、二十年。

  黑马大放异彩 传统强队没落

  技术潮流革新引发女足格局变更

  在本届女足世界杯上,异军突起的并非只有一支日本队,以往不受重视的法国队这次也出人意料地出现在四强行列。

  黑马大放异彩,自然要有强队的没落陪衬。曾被视为传统劲旅的德国和巴西队,这次都是倒在了1/4决赛中,挪威队更是在小组赛中被澳大利亚队淘汰。相对而言,只有美国队捍卫了传统强队的荣誉。

  德国队和巴西队未能进入四强,很大原因在于对球星的过分倚仗。东道主德国队的过早出局让人始料未及,在头号球星普林茨状态不在时,难有合适的接班人承担起摧城拔寨的重任,昔日犀利的“空中轰炸”无从寻觅,最终被日本队在加时赛中“绝杀”。巴西队的前锋玛塔确实能力突出,但还无法凭一人之力改变球队的命运。在玛塔身后,并无实力相当的队友给予足够支撑。仅依靠个人能力,忽视整体足球的精髓,这让巴西队始终缺少更上层楼的底蕴。

  上届冠军德国队止步八强和瑞典队的半决赛失利,使得欧洲球队12年以来首次没能出现在决赛中,但在八强球队中,欧洲球队仍然占据半壁江山,证明欧洲女足的整体实力犹在。其中,法国、英格兰等队虽然不是传统强队,但凭借其整个国家和地区所具有的足球底蕴,正在逐步弥补女足运动起步较晚的不足,在女足领域取得出色战绩只是时间问题。

  亚洲的3支球队则命运迥异,除日本队获得冠军、澳大利亚队止步八强之外,昔日的霸主朝鲜队在小组赛中一场未胜,未能出线。

  日本队和朝鲜队的不同境遇,恰恰表明在格局松动的同时,女足的发展潮流正在向技术流打法迈进。昔日男子化的力量型打法曾经大行其道,朝鲜队和德国队都是其中的受益者,如今,日本女足技术流的踢法带来了打法上的一次革新。讲求整体配合,注重控制球权,被称为“女足巴萨”踢法的日本队受到追捧,必将引起众多女足球队的效仿,也会给同为东亚球队的中国队更多启示与借鉴。


分享到:

相关专题:2011德国女足世界杯专题 

更多关于 女足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