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青少足球发展是今后工作重点 优秀队员将赴欧洲留学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7月05日11:23  东方早报

  ■ 167支球队征战全国青少年足球联赛

  ■ 100名青少年年底将赴足球发达国家留学

  ■ 240名校园足球讲师受训FIFA

  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 中国足协与大连万达签署3年5亿元人民币的战略合作协议,希望之星足球队赴海外留学项目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种种迹象显示,青少年足球发展已经成为中国足协乃至国家体育总局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3日在北京出席全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精英选拔赛暨中国足球希望之星赴欧洲留学启动仪式时发表了讲话,再次谈到校园足球的问题。刘延东说,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借鉴足球发达国家好经验好做法,遵循足球自身发展规律,不断探索中国特色足球发展道路。要坚持体教结合,大力推进全民健身和“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培养更多的专兼职教练员,办好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足球联赛,夯实足球发展的社会基础。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也多次指出发展青少年足球的重要性,他还出席了3日中国足协和万达集团的签约仪式。 

  规划、方针、大纲

  为改变足球落后局面,夯实足球运动发展的基础,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足协将发展青少年足球放在了非常突出的重要战略位置。 

  一是狠抓校园足球活动。2009年下半年,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开展了“全国校园足球活动”,在全国44个城市2200多所中小学布点示范、重点开展,并于当年启动了全国校园足球活动小学初中组联赛。为进一步推动校园足球活动和青少年足球工作,今年2月至3月,体育总局联合教育部,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全国职业足球俱乐部梯队、各级各类体校、校园足球活动以及社会业余足球俱乐部活动开展了情况调研,并制定了《全国青少年足球“十二五”发展规划》。 

  二是不断完善竞赛体制,构建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从今年1月开始,启动了全新的全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参加第一阶段比赛的青少年队伍已达167支,其中男足121支,女足46支。目前,以全运会、城运会、职业俱乐部预备队联赛、全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和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校园足球联赛为基本框架的青少年比赛体系初具规模。 

  三是结合目前我国足球发展的实际现状,从抓青少年入手,提高我国足球运动技术水平,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方针,在扎实做好国内青少年足球普及推广工作的基础上,启动“希望之星”球员培训计划,将在未来几年选拔一批优秀足球苗子赴海外学习。今年年底将选派100名青少年球员赴足球发达国家留学。这项培训计划的实施,以夯实项目发展基础,提高青少年足球专业技术水平为宗旨,利用国外优秀训练和培养体系,灌输先进足球理念,以培养更多有潜力、具备国际视野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目前,中国足协已与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巴西等国家的足球协会和一些知名职业俱乐部分别达成了合作意向。

  四是加强教练员水平培训。中国足协邀请国外优秀运动员、教练员来华指导交流。聘请了国际足联教练员讲师,负责从D级到职业级五个级别的教练员讲师培训工作,并为国家队退役后的优秀球员和长期在一线执教的基层教练员设计了针对性课程。国际足联专门为中国足协指派了培训人员,专门为开展校园足球工作培训草根足球讲师。目前已举办6期此类讲师班,受训讲师达到240人。新增校园足球培训班20个,新增培训校园足球指导员1000多人。正在组织中外专家编写《青少年足球培训大纲》,促使青少年教学和训练规范化。 

  28棵苗子,留洋新起点

  随着中国足协牵手万达集团,“希望之星”计划正式启动。“希望之星”计划是每年选派100名15至17岁优秀运动员赴欧洲足球发达国家学习足球。

  从2010年开始,已与西班牙、德国、法国、匈牙利、葡萄牙、荷兰、阿根廷、巴西等足球强国达成了向其输送高水平中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意向。主要形式是:“化整为零”地分散到各个俱乐部进行2到3年的系统训练和比赛,融入到当地的足球文化之中,从而获得全面的提升。“希望之星”计划是通过选派优秀青少年球员赴世界足球强国学习,补充我国现有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的不足,加强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力度,使具有天赋的青少年足球人才获得在足球强国学习和深造的机会,尽快提高中国足球运动的整体水平。 

  参加本次全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精英选拔赛的运动员是由国外青少年训练专家,从2011年全国青少年联赛U15年龄组南北大区联赛中选拔出来的优秀苗子,共28人,来自9个单位,全部通过了年初的骨龄测试。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足球 王健林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