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揭秘上海徐房五人制足球队 她圆申花旧将国脚梦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6月10日10:51  东方体育日报

  撰稿 本报记者 李冰

  四年前,至少在中国足协副主席薛立眼里,王春绝对算得上是个“怪人”。

  那个时候,中国足协一心要推行五人制足球的职业化,希望把这块并不算大的蛋糕“做大做强”,但是在徐房五人制足球俱乐部总经理王春那里,薛立却总是找不到“共鸣”,因为王春一直坚持的一个观点,就是“我们只搞业余足球,非要职业化,我们宁愿放弃”。

  四年之后,虽然没能像中超那样,实现完全的职业化,但是对于王春和他的徐房足球队,薛立却有了不同的认识,“徐房模式”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体教结合,踢球与工作相结合——当足球已经成为徐房集团企业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小小的足球,被徐房人踢出了真正的大精彩。

  与刚开始步入职业联赛行列的甲A一样,中国五人制足球的起步阶段,也有疯狂“烧钱”的短暂经历。

  2003年左右,中国的五人制足球,迎来了第一波的高潮。随着彭伟国等前中超球星的加盟,一些企业投入巨资,疯狂引进球员和教练,五人制足球也就此步入了“快车道”,现任五人制国家队主教练的法里纳,就是在那个时候被请到四川执教的。然而随着首次冲击世界杯赛场的失利,以及企业投资热情的趋于理性,中国五人制足球的发展,也就此进入一个瓶颈。

  徐房集团在2005年的介入,为发展中的五人制足球联赛,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理念。这支上海业余足球圈子里的老牌强队,从一开始,便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一种模式。“我们的球员,基本上都是双重身份,穿上球衣,他们代表的是徐房足球队,征战全国五人制足球联赛;脱下球衣,他们又是徐房或者下属企业的员工。闲时为民,战时为兵,让足球成为他们在企业立足的一项专长,同时也增加他们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这些足球场上的拼命三郎,换上工作服后,可能是西餐大厨,可能是资深的调酒师,可能是企业的财务主管。与其他人靠踢球谋生不同,足球,在徐房队员的生活中,只是诸多精彩中的一环,因为他们知道,即便有一天,他们踢不动了,但是现在踏实的付出,肯定会为他们在徐房这个更大的舞台上,谋得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

  入选“国足” 梦想照进现实

  作为曾经的老上海队的一员,对于那些无法登上中超甚至中甲舞台的球员,王春的心里更多的,是一种理解。“有的时候,能够找到一个可以踢球的地方,对球员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

  因为受伤而无奈离开申花的薛志强,怎么都没想到,因为徐房队,他那个已经破灭了的“国脚梦”,竟然会变成了现实。2008年3月,上海徐房足球队与东华大学签订了《共建五人制球队协议》,以“企教结合”的模式,推动上海五人制足球事业的发展,当时还是东华大学校队的薛志强,成为徐房队的一员。很快,凭借着自身的能力和表现,作为五人制足球“插班生”的薛志强,进入了国足队。当穿着胸前绣着五星红旗的国家队战袍,出现在国际赛场上的时候,对薛志强来讲,他的足球生涯,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

  而对原本只是到徐房队“客串”的守门员王俊来讲,在五人制赛场上,他却找到了一方新的天地。为了备战2010年的全国体育大会,在上海市足协的协调下,作为“外援”,当时还是上海东亚足球队一员的王俊,临时加盟徐房队。受身体条件的限制,在东亚队中,尽管王俊的门前技术以及反应都堪称一流,但是在与顾超等人的竞争中,王俊已经处于劣势了,未来的路该如何走,也是包括东亚俱乐部董事长徐根宝和王俊自己一直都在考虑的一个问题。体育大会上,王俊的出色表现,得到了外界的一致认可,他也最终下定决心,投身到五人制足球当中。随后的联赛中,王俊的表现依然稳定,他也很快入选了国家队,并且成为主力门将。从十一人制的大球,到五人制的小球,王俊继续着属于自己的精彩。

  球员为企业赢得荣耀 企业为球员负责一生

  不管是五人制足球,还是此次代表徐房参加“陈毅杯”的十一人制足球,对徐房集团高层来讲,不仅仅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企业经营的主要内容之一。

  徐房集团是从老的房管所改制过来的国有企业,主要承担徐汇区居民住宅的管理维护工作,有大大小小子公司20多个。如果没有一个创新的企业文化作为载体,要想获得超常规的发展,是很难做到的。“对我们来讲,这些子公司,就是足球场上的11名队员,以及坐在替补席上的每一个人。不管上场不上场,大家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快速有序地发展。”

  为世博会配套的动迁工程打浦路隧道辟建工程,以及丰溪路新建工程便是徐房集团这种团结合作精神最好的体现。当时,面临着动迁量大、难度高、时间紧等难题,担任“主攻”任务的徐房住宅安置公司发扬足球运动拼搏精神,全部加班加点上阵,而集团其他部门,也尽全力予以配合,要人给人,最终使得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两场漂亮的“攻坚战”,在徐房集团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各界的一致认可。

  在徐房集团,足球绝不仅仅只是一张“名片”,而是被作为一项事业来经营的。在徐房队中,只要球员去读书,只要拿到文凭,徐房集团都可以报销全部学费。在曾经先后效力过徐房队的球员当中,4人走上领导岗位,10人获得中层管理职位,6人获得本科学历,22人拿到专科文凭。球员为企业赢得荣耀,企业为队员负责一生;靠自身赢利发展足球,靠足球打响企业品牌——依靠着这样独一无二的运营模式,小小的足球,被徐房人玩出了属于自己的大精彩,并且会一直精彩下去!

  海派足球 敢为天下先

  身在上海,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自然也在徐房队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2007赛季,徐房队的五名首发队员当中,最多的时候,会有四名来自成都的球员,四川话甚至成了队内的第一“官方语言”。“我们不是简单地把这些球员引进过来,除了踢球就什么都不管,而是通过各种方式,让他们真正融入到徐房队当中来。”徐房队主教练刘伟这样告诉记者。“与此同时,通过这些高水平队员的传帮带,可以促进其他队员的成长,从而提高整个球队,乃至上海五人制足球的水平。”

  这样的思路之下,虽然因为各种原因,当年的“川军”,已经离开了徐房,但是属于徐房队的技战术风格,却一直留存了下来,短短几年时间里,徐房队先后为五人制国家队贡献了超过十名以上的国脚。

  而在外援方面,徐房队更加展示出了海派足球敢为天下先的一面,除了本赛季表现得到外界一致认可的日本球员森田,早在去年,徐房队就曾经引进过一名来自巴西的黑人球员。相比其他球队清一色的“土枪土炮”,徐房无疑又一次走到了前头。“就像十一人制的大球一样,光靠闭门造车,肯定是不行的,要想真正发展,必须走跟世界接轨的道路。”谈到中国五人制足球的现状,场上指挥比赛时激情十足的刘伟,显得相当冷静:“徐房不过刚刚走出第一步,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


分享到:

更多关于 五人制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