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训练是一种操作性极强的实践活动,需要教练员将其掌握的训练理论、经验和执教艺术完美的结合。如何将青少年球员的潜能挖掘出来并不断提高其竞技能力取决于训练过程的控制——提高每次训练课的质量和效率。
一、训练组织方面的问题
1. 训练目标
我国的教练员在训练的组织过程中不清楚训练的目标是什么,以及如何保证训练目标的实现。
2. 训练内容
球员是否清楚每次训练的主要内容及各项内容的训练目的是保证训练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前提,也是培养和发挥球员自主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保证训练具有针对性、目的性、集中性的基础。教练员对训练内容和方法没有认真的研究和准确的理解,就不可能向球员讲清楚。在训练课后对球员的调查结果显示,许多球员不知道本次训练课主要练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练。
3.训练计划
在我国足球项目训练中,广大足球教练员对训练计划的认识程度极低,对如何制定训练计划更是知之甚少。对近几年中国足协举办的教练员培训班的调查显示,如何制定训练计划是我国足球教练员极其欠缺的。某年在南京举办的B级教练员培训班,24名学员经过三次训练实践考核,训练计划合格的只有7人!
3. 训练内容
比赛观察 某年3月4—6日 广东清远训练基地
U—15国少选拔赛
在2005年3月4—6日对90名U—15年龄组队员进行了三天比赛,在12场比赛中,几乎所有队员在比赛中过于趋向于有球区域,俗称“扎堆”,而不是观察整个比赛场地的情况进行有组织的攻防,缺乏最基本的战术知识和素养;在比赛中绝大多数球员在控球、运球时不抬头观察场上情况,失去了很多传球机会和进攻机会;比赛中出现多次持球队员在禁区内第一时间可以射门却选择了传球,从而丧失射门良机的现象;守门员发球时总是大脚将球发到前场,而不是从后场层层推进,提高青少年球员基本进攻形式和原则的理解、学习、掌握和提高;球员大多选择边路进攻方式,而教练员也常常在场边提醒球员利用边路空当进攻。这样做的结果是抑制了青少年球员中路个人突破、短传配合渗透密集防守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4.训练负荷
在我们的认识中,一谈到训练负荷的提高,就想到要一天三练,一天练八个小时,这样的训练才是大负荷的。
我国的青少年足球教练员在组织训练的过程中忽视训练的连续性、重复性原则,导致练习的重复次数不够,技战术能力得不到掌握和巩固,训练强度和质量得不到保证。
二、训练指导方面的问题
1.注重形式,忽视细节
训练观察 某年1月22日上午10:30
广东清远训练基地 某俱乐部男足U—15
这次训练课的主要内容是练习头球攻门。为了保证头球的练习次数,开始安排的是10对10手传球接头球射门练习,在15分钟的时间里,只有极个别的队员出现几次头球攻门,其他大多数球员根本没练到头球;接下来的10 对10以头球为主的正常的攻防练习也没有任何限制条件,结果在10分钟的练习时间里几乎没看到头球攻门或头球解围的情况。
在这么长的练习时间里主要内容的练习没有重复性,而教练员一直在场外像柱子一样站着,没有给与积极有效的指导。
训练观察 某年1月17日上午 清远名将训练基地5号场地 某俱乐部U—15男足
在训练中小球员有很多不符合现代足球要求的动作习惯,如,队员在传球时不抬头观察同伴和对手的位置情况,传球随意,失误很多;接球队员原地等球,事先没有判断,接球的同时没有变向以便连接下一个动作,动作变化少(几乎没有什么假动作),接球后再做下一个动作,而不是在接球的同时已完成了变向和下一个动作的准备,无形中多了一个动作环节,浪费了时间;队员之间没有语言交流;无球队员原地站着或是走着的多,而不是在跑动中随时准备做动作(或是接应或是防守);运球练习时教练往往只安排一个方向的运球,而不是多个方向的运球练习;运球时球员习惯于只是低头看球,不抬头观察。
这是中国球员的通病,究其原因,就是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中观察不细、要求不细;在讲解每种传、接球方法(包括各种假动作)时没结合比赛场景、特点向球员讲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导致训练与比赛实际要求不一致。
训练观察 某年1月20日下午 广东清远训练基地 某俱乐部女足U—15
在中前场练习三角长传球接下底传中包抄射门练习时,教练要求传球队员要将球传到接球队员的跑动路线的身前。而练习时传球队员总是将球传到接球队员的身后,导致练习总是不流畅,不成功。教练看到这种现象后,反复对球员大声喊着要将球传到身前,不要传到身后,可球员还是错误依旧,接球队员跑到中途要停下来等球,练习达不到目的。
2.训练脱离实战
训练观察 某年3月12日上午10:00 广东清远训练基地 U-15国少预备队
在5对5(加双方守门员)攻防长传转移射门练习时,教练要求这项练习必须在完成一次长传转移后才能进行射门。练习中一名进攻球员在中路接到球后已进入了大禁区,他刚要运球突破射门,教练在一旁喊道,“快分边长传转移”。
足球比赛的目的是要射门得分,而得分的最好区域就是面对球门的禁区附近。已经进了大禁区却不让球员利用个人技能想方设法得分,这种练习本身就是死板的,不切实战的机械的练习,是为练习而进行的练习,而与现代足球比赛的要求相脱离。
3.过于强调以教练员为中心
比赛观察 某年3月5日下午 广东清远训练基地
U—15国少选拔赛
比赛中一名徐根宝足球学校的球员李某(比赛中司职进攻前卫)从左路个人突破进入大禁区后起脚射门(射门时有后卫盯防),由于没有调整好,导致射门没有力度,对球门没有形成威胁。这时在场外的教练就喊道:“这就射门啦,离球门这么远你能射进吗?呈什么能,传球呀!”
我们在欣赏球星各具特色、技艺绝伦的技能表演的同时,无不惊叹他们完成技术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高度自信、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设计。而我们的教练习惯于灌输式手把手的教队员,特别是战术训练,要求得太具体,球员没有发挥自己想象的余地和空间,把本来是活的战术练死了,球员的自主性与想象力被封杀了。
训练观察 某年3月9日上午10:00 广东清远训练基地 中国U—15国少预备队
练习内容:4对4加守门员的对抗比赛,重点是传中与头球射门练习,得分规则是:中路射门得分算1分;传中头球射门得分算两分。练习进行中一名球员在中路面对一名后卫进行一对一突破射门,这时教练马上叫停,冲着这名进攻球员喊道:“你知道我们今天练的是什么吗?传中射门,你就不能传到边路吗?你再射门就让你坐10个俯卧撑。”
我们的传统思维认为教练员是训练过程的主宰,因此,在训练中教练喋喋不休地向运动员说教,“你们要这样练习”,“你们必须这样练习,”让队员如何如何,要求队员忠实地执行他的计划,机械地追随他的指示。尽管每个人问题不一样,队员们却不清楚自己应从何着手克服自己的不足,发挥自己的长处。他们很可能直到退出足坛,一直在糊里糊涂地浪费着他的精力与年华。
三、激励方面的问题
1.兴趣激励
某年1月至3月在广东清远对中国青少年的训练进行调查过程中,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训练前小球员们懒懒洋洋地来到训练场后坐在场边等着教练的到来,没有一个球员很有兴致地进行自我练习或小组练习,个个显得一脸疲惫,没有兴趣,没有激情。
我国青少年从很小年龄就开始有意或无意识的将自己的踢球方式与教练员在一旁大喊大叫的种种要求相适应,破坏了青少年在这项运动中的乐趣,阻碍了青少年球员个人想象的发展,也阻碍了他们在发展自己踢球方式过程中的独立与自信。
2.自信激励
自信心常常是指球员的一种积极的态度以及对自己和自己踢球能力的信念。
球员如果以自己的进步和从运动中获得的感受来判断成功与否,那他们总能获得自信,因为这种自信能对抗实力或失败,只要人们相信自己将会不断进步,就会一直保持自信。球员如果认为成功就是表现得比别人出色、击败对手、比赛胜利等,如果球员或球队已经开始失败或认为他们未来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他们的信心就会降低。
中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更强调球员在比赛中获胜,而不是强调球员表现,因此球员在成长过程中对成功的概念没有正确的认识,形成的是以获胜为目标的自信理念,一旦在比赛中遇到强敌就表现出信心不足的心理缺陷。
(作者:河北体育学院 @张庆春 教授)
鏂版氮鏅烘姇 | 琛屼笟涓撳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