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青少年足球人口20年骤降64万 校园足球恐难成气候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3月26日13:22  工人日报
谁来拯救青少年足球谁来拯救青少年足球

  在训练中获得快乐,是保证孩子参与足球运动的前提之一 。

  在京城的众多专业和业余足球场中,位于东四环的侨星体育场并不起眼。然而,从3月底开始,这里将成为近百名京城少年追寻足球梦想的起点——由国内足球名宿郭瑞龙担任总顾问,韩旭、邓乐军、南方、刘爱玲等前国脚担任指导的“16岁以下青少年足球免费培训”,将在这里正式启动……

  这或许将是中国足球青训史上一次最大胆的尝试——“不但不收费还免费提供专业指导、足球和相关器材,这在国内的足球青训中也算是头一回吧”,郭瑞龙表示:“我们的初衷就是想把喜欢足球的孩子吸引到球场上来,在青少年中营造更好的足球氛围。”

  众所周知,随着中国足球的全面滑坡,国内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同样跌入了近年来的最低谷。在旧的培养体系已被打破,但新的培养机制尚未建立的情况下,中国足球的青少年培训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青少年足球免费培训能否为中国足球青训独辟蹊径呢?当职业俱乐部、地方足协、足球学校甚至是声势浩大的校园足球都很难破解中国足球的青训危机时,这样的尝试值得期待!

  国内注册青少年球员“数以千计”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在足球运动的发展过程中,作为根基的青少年足球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本应成为足球发展之本的青少年培养,在中国足球近年来特别是职业化改革以来,却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

  “可以说,目前国内的青少年足球低得不能再低了”,谈到足球青训,作为老足球人的郭瑞龙显得痛心疾首:“1986年我带中国少年队去日本,11天打了7场比赛,赢了5场。可以说那时候我们的青少年足球水平比日韩都要高。但由于日本和韩国更早重视和发展青少年足球,仅仅10年就全面超越了我们。”

  据记者了解,目前中国足球的青少年培养严重萎缩,后备人才青黄不接。根据中国足协的统计,1990 年至1995 年间,国内参与足球项目的青少年达到历史最高的65 万人;1996 年至2000 年间为61 万人;2000年 至2005 年急剧下滑到18 万人;从2006 年至今更是呈现出逐年下滑的趋势。截止到去年底,在中国足协注册的青少年球员不足7000人;足球学校由最多时的4000多所,下降到目前的20多所……

  了解了中国足球目前的“根基”,再来看看我们的近邻日韩青少年足球的现状。根据日本足协的不完全统计,目前日本国内的青少年球员注册人数超过60万,仅仅91和92年龄段的球员就有12万人;在韩国足协注册的青少年球员有近50万人……

  对于中国足球青少年培养的尴尬现状,国家体育总局足管中心主任韦迪毫不讳言。他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青少年足球人才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的趋势,是导致国家队与职业联赛水平长期徘徊不前的重要原因。根基不牢,严重制约了中国足球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后备人才的极度匮乏,更是中国足球目前面临的最大危机。”

  校园足球尚难成气候

  中国足球青少年培养在近年来的持续下滑,原因是多方面的。韦迪认为,从总体上看,中国足球在过去几十年中形成的以政府体育部门为主导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已岌岌可危,而新的模式又没有成型,这就造成了足球青训陷入“无规可循,无人可管,无钱可花”的尴尬境地。

  在足球职业化改革初期曾一度红火的足球学校,在近年来已逐渐归于沉寂,无法承担起足球人才培养的重任。“搞足校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以现在的足球环境,要想依靠青少年培训实现足校的良性循环,几乎不可能”。曾在退役后开办过几年足校的前山东队员王建对记者表示。

  更令人担忧的是,本应成为职业足球青训主体的俱乐部,近年来往往片面重视一线队成绩,忽视后备梯队投入。目前国内的各个中超和中甲俱乐部中,拥有完善三四线梯队的可谓是凤毛麟角。

  在传统的培养体制已经解体,而职业俱乐部、地方足协、足球学校等又无法有效承担起足球青训的重任时,从2009年6月开始启动的校园足球工程,曾被不少人视为破解中国足球青训危机的新希望。中国足协在《青少年足球“十二五”发展规划草案》中明确提出:在未来五年中要大力发展校园足球,从而夯实青少年足球人口的金字塔基,在整体上提高后备人才的素质。

  然而,校园足球真的能成为中国足球青训的“救命稻草”吗?

  记者在走访调查后发现,校园足球启动近两年来,具体实施并不顺利,许多城市的校园联赛反响并不热烈,中小学的足球人口没有得到明显提升。

  以校园足球的开展范围为例,目前全国拥有30多万所中小学校,但仅有2200所学校开展了校园足球。而就是开展了校园足球的中小学校,其实施效果也难如人意。记者在北京地坛小学采访时获悉,由于不是中国足协和教育部确定的试点学校,该校并没有分到校园足球的任何经费,“缺钱缺人,开展校园足球难度很大”,该校的一位体育老师坦言。

  此外,校园足球开展过程中的主体不明确,也极大影响了实施效果。前中国足协官员冯剑明认为,如果校园足球由教育部主抓,把校园足球定为年终考核内容,相信所有校长都会积极支持;全国中学生体育协会足球分会秘书长李连江则认为,校园足球的主体不应是中国足协,“足协只应该配合提供业务指导。如果校园足球的主体回归学校,甚至以后国少队、国青队的队员都出自学校,相信能够激励学校在足球上加大投入。”

  青少年足球发展需多管齐下

  在目前情况下,究竟应该如何发展足球青训,中国足球界内部看法不一。近年来一直扎根于校园足球的前北京国安主帅金志扬认为,足球青训应该回归校园;山东鲁能俱乐部副总经理韩公政认为,职业俱乐部应该在足球青训中发挥更大作用;韦迪在谈到这一问题时则认为,足球青训并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情,应该由体育系统、教育系统和社会系统等几方面共同努力。

  作为国内首次面对青少年进行免费足球培训的活动,郭瑞龙认为这是加强青少年足球培养的一条新路。他的“底气”源自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下属的中国青少年足球发展基金。据该基金会的副秘书长刘新伟介绍,该基金的宗旨就是促进中国青少年足球的普及和提高,推动足球人才的国际交流和专业培养。在首期启动的培训中,报名的近百名青少年将被分成3到4 个培训班,在每个周末免费接受专业足球人士的指导。

  这种通过社会力量进行公益性青少年足球培养的做法,得到了中国足协的认可。据记者了解,中国足协和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就发展青少年足球早已展开合作——在2007年,双方就曾举办过“全国十八城市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去年3月成立的青少年足球发展基金,无疑为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普及与开展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

  “只有坚持‘足球从娃娃抓起’的方针,建立一套集合各种力量,完整规范的青少年足球培养体系,才能切实推动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稳定持续的发展。”郭瑞龙表示。

  

分享到:

更多关于 青少年足球 校园足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