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足协骨龄测试引质疑:双胞胎差5个月 家长跪求生路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2月16日10:33  东方体育日报

  本报记者 颜燕德 发自梧州

  2011年全国青少年男子足球联赛于2月15日在广西梧州足球训练基地正式拉开帷幕,参赛球员为1997年1月1日至1998年12月31日间出生,简称为“97、98年龄段”适龄球员。全国青少年男子足球联赛工作会议也于2月14日在梧州召开。2月13日,中国足协青少年足球联赛冬训办公室对参赛球员进行了骨龄测试,以鉴别年龄的真实性。不过,一天的测试结束后,却引发了一场针对此次骨龄测试是否科学和有效的轩然大波。

  据冬训办工作人员介绍,中国足协此次骨龄测试的措施非常严格:首先是队员递交个人的“五证”资料,即印有出生时脚印的出生证,小学入学学籍证,首次疫苗注射证,身份证和户口簿,交由中国足协审核,确认无误后,进入测试程序。一架摄像机对准被测球员的脸部和伸进骨龄测试仪中的左手掌拍摄,以保证测试对象脸部和手部的一致性。测试过程的数据从互联网即时传送到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由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公安部专门研究骨龄的专家一起进行骨龄数据的读取,然后再传回测试现场,保证了整个测试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测试一个球员的全部过程仅仅两分钟。据介绍,此次测试中国足协制定了一个新的标准,简称为“14.2”。“这是个专业术语,表示是否14足岁。为什么是14.2呢?因为1997年1月1日出生的球员到2010年12月31日正好是14足岁,在2011年2月13日测试时应该是14岁零两个月,所以科研人员定了个标准为14.2,也就是说,高于14.2,即为超龄球员。这个数据是骨龄研究专家利用高科技手段在全国对所有民族的青少年人群进行了大量的测试研究后确定下来的,我们认为很有科学性和权威性。”

  此次测试的标准近乎苛刻。有名队员测出14.3,仅超过标准0.1也被判不合格。另一名不合格队员是上海籍户口,他的户口簿和出生证确切无误地表明了尚未超过14足岁,但是因为骨龄超标,没有通过骨龄测试。参加骨龄测试的青少年球员共有1051名,不合格球员有178名,总的不合格率占17%。所有俱乐部都折戟沉沙,不合格率几乎都在20%左右,延边足球俱乐部只有两名队员合格,连联赛也没法踢了。滑稽的是,有对双胞胎球员,弟弟晚出生四个小时,哥哥测出13.9,弟弟却是14.4。这就让人不明白了:双胞胎的出生年月还有假?

  有俱乐部总经理在联赛工作会议上表示了对骨龄测试科学性的疑问:“如果说球员来自边远小县城的户籍,也许因为当地户籍制度还不尽完善,有更改年龄的可能性。但是在京津沪三市,户籍制度非常得严谨,根本没有改户籍的可能性!医院出具的带有脚印的出生证明加上户口簿,难道不足以表明小孩年龄的正确性吗?我对这个14.2标准的科学性有点怀疑。现在连小孩子免费乘车的标准也由原来的1.2米增加到了1.4米,说明老一套的标准已经跟不上小孩子的生长发育速度了。”还有的俱乐部老总认为,既然让超龄球员晋升到95、96年龄段踢球,那么就应该对这一年龄段的球员也进行骨龄测试,以显公允。中国足协的回应是:95、96年龄段已经过了骨龄测试的标准阶段,测出来的结果肯定是不准确的,所以只能拿97、98年龄段“开刀”。

  参加联赛工作会议的各省市自治区的足协代表对新标准的意见也不统一。广州足协代表就提出异议:“这个标准有科学依据,但是方法不科学。为什么?你中国足协既然规定了95、96,97、98等等的各年龄段,那么就应该按照公安部颁发的第二代身份证为年龄依据。”上海足协代表也对中国足协的骨龄测试新标准表示不理解:“这里面肯定是有‘误判’的,也就是说球员的确是97、98年龄段的,但是发育较早,骨骼‘超龄’了。那么这些球员的家长就会对测试结果产生疑问,给我们地方足协带来了工作上的压力。现在测试的是97、98年龄段,而95、96年龄段已经过了测试阶段,没法辨别他们年龄的真实性,那这些97、98‘超龄’的队员到95、96年龄段没法跟比自己大了两岁甚至四岁的大哥哥相抗衡,这又不公平了。再说了,各俱乐部95、96年龄段的球员各方面已经相对稳定,97、98年龄段几乎没有上场的机会,更别说是踢上主力了,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还真的一下子没法跟球员家长解释。虽然中国足协说还有申诉的机会,但是,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安抚球员家长的安慰剂,没有实质性结果的。”许多俱乐部的老总都认为测试骨龄的最佳年龄在10岁到11岁的小学五年级时期。其一因为这个年龄段的骨骼正值发育期前夕,骨龄测试比较准确;其次如果被测出超龄,没法继续踢球,那么还可以及时转入正常求学阶段。

  许多不合格球员的家长愤愤不平:孩子辛辛苦苦踢了六七年的足球,忽然一下子不能参加足协举办的正式比赛了,回去读书也跟不上。本来全国比赛前三名还能在中考、高考加分,现在突然两分钟之内全改变了,孩子岂不是被废了!有些情绪激动的家长冲到全国青少年男子足球联赛会议的现场,要跟中国足协讨个说法。有位家长甚至突然当众对着中国足协官员下跪,求给孩子一条生路。

  对此,中国足协的解释是:“此次骨龄测试不是要证明球员年龄的真实性,是否改过年龄,而是要通过测试,把符合14.2标准的球员放在同一个体能竞技平台上。比如说,大家都是1997年1月1日出生的,但是有的人发育速度快,体格健壮,有的发育慢,体格相对较弱。那么,把这两种体格的队员放在一个平台上去竞技,显然有失公允。那些没过骨龄关的球员中,有15%是体格高大的守门员,这也说明同龄孩子之间发育不平衡的差异。因此,今年的骨龄测试采取了只认科学数据、五证齐全只作参考的改革性措施,这样可以让更多的适龄球员得到公平的竞争机会。”令各地方足协官员不解的是:这项新举措直到骨龄测试那天才公布,事先并没有征求过各方意见。而足协有关官员表态说,任何新的改革举措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总会有人“牺牲”在前进的道路上,这也是改革的阵痛。

  已经被判了“超龄”的球员绝大部分绝然是回不到赛场了,这些球员的出路如何不仅是家长们的头疼事,也是各俱乐部老总们的议题。上海幸运星足球俱乐部总经理易文兵提出了一个可行性很大的议案:“我们设想在这些骨龄不合格的孩子中选拔一些佼佼者,专门组织一支球队,安排他们进入上海的职业学校读书,其间坚持专业训练。三年后毕业,既有一纸文凭,年龄也过了18岁,可以出战全运会以及职业联赛,两不耽误。”这个议案引起了中国足协相关官员的高度重视,也获得了不少家长的认同。

  

分享到:

相关专题:2011赛季中超冬季转会专题 

更多关于 足协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