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大连12月28日体育专电(记者公兵、蔡拥军)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韦迪28日代表中国足协在此间推出中国青少年足球“十二五”发展草案(征求意见稿),指出青少年足球工作主要完成两大目标:抓好普及,扩大规模;培养人才,提高水平。
韦迪首先介绍了青少年足球的现状和问题:基础严重萎缩,后备人才青黄不接。1990年至1995年间,我国青少年参与足球项目的数量达到历史最高的65万人,到2000年至2005年急剧下滑到18万人,近年来更是逐年下滑。青少年注册人数不足7000人。足球学校由最多时的4000多所下降到目前的20多所。
谈及成因时,韦迪表示,职业化改革初期忽视了继承原有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简单地把培养任务交给市场和社会,导致原有培养体系迅速萎缩;多年来对校园足球没有给予足够关注和必要支持;由于足球市场环境发展的不规范,行业监管、法律约束的缺失,青少年培养也以牟利为目的,使多数家长对孩子参与足球失去信心等。
展望未来五年发展思路,韦迪表示,一方面通过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在广大青少年中推广普及足球运动,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使其成为终身受益的健身方式。另一方面要恢复、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在体教结合中,科学选材,严格训练,加快提升青少年足球运动竞技能力水平,推动我国足球整体运动水平的提高。“总体目标是逐步实现体育与教育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使多元化的培养途径互相支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共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从而推动青少年足球运动整体水平的提高。”
具体目标是:完善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完善制度保障和奖励机制;完善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建立青少年足球业余训练网点;大力开展教练员培训工作;扩大资金投入;提供更多场地;加强青少年足球发展的文化环境建设;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
细化到工作步骤方面,则包括2011年起中国足协设置专项场地建设资金,力争每年增加不少于100个足球场地;每年选送20名优秀教练员到国外培训,选送100名优秀运动员到国外进行2-3年的训练和比赛;2011年正式启动全国青少年足球联赛;2011年制定并启动青少年业余训练教练员的持证上岗标准和准入标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