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校园足球亟待加强 刘鹏:足球人口提高水平的保障

  27日,来自全国体育界和教育界以及足球专业人士在内的200多名代表齐聚“足球城”,座谈研讨青少年校园足球。这表明中国足球现状令全国人民很不满意,对产生问题的原因正在深刻反省,从基础做起,“从娃娃和少年抓起”,再不能只是一句说说而已的口号。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指出,足球项目需要众多选手共同参与、互相配合,众多球队相互交流、竞争提高,提高水平的基础在于必须拥有相当大数量热爱足球、参与足球、具有一定技能的足球人口。据报道,在日本足协注册的18岁以下青少年有50万人,而目前中国足协注册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仅有7000人,差距不言而喻。我们在对中国足球运动水平低下而扼腕长叹的同时,更要看到我国青少年足球人口极低、后备人才极度匮乏的严峻现实。所以,必须从打好青少年足球基础做起,着眼长远,面向未来,绝不能急功近利,绝不要指望足球没有青少年的普及,就能够提高水平。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认为,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本身就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不是让所有的学生都成为足球运动员,而是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对足球的喜爱,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真正扩大学生足球运动参与面,夯实足球运动基础,发现足球运动新苗,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足球技能和水平,为国家培养高素质足球人才。

  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韦迪说,全国拥有30多万所中小学校,仅有2200所学校开展了校园足球,这远远不够。其中有客观条件问题,更有主观认识问题。特别是“开展校园足球是否影响学习和教育”一直是不少校长、家长的疑虑。在小学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是“发现苗子、培养足球人才”,还是“让足球运动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活动方式、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学生”,也一直在体育界存在争议。认知上的不同必然带来行动的差异。

  座谈会提出校园足球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把支持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列入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内容,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对校园足球场地设施与资金投入,建立规范的校园足球教练员、指导员培训体系,制定实施青少年足球教学训练大纲等。  (本报大连12月27日电)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足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