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强
周国强
本报记者钟喆/文
12月的东方绿舟,寒风刺骨。训练场上,上海女足的姑娘们,能喝上一杯热水冲的橙汁,已经心满意足。
自孙雯全面接手上海女足之后:她要写教案、场上给队员做示范,到安排“病号”就医和科研人员商量授课内容……脚穿足球鞋、头顶鸭舌帽,转型后的孙雯忙得不亦乐乎。昨天训练开始19分钟后,马良行“姗姗来迟”,坐在场边,不发一言,时而拿出小本子,记上两笔。用他的话说,“给孙雯足够的空间,就是我们对她最大的支持。”
场地的一边,有两只银白色的热水壶(见右图),非常显眼。上前掀开一看,是满满两壶冲好的热橙汁。训练间歇,队员一个个跑过来,用自备的水杯倒来喝上两口,一脸幸福。水壶的旁边,还有半桶被“冷落”的桶装水。“怎么用桶装水?一般球队不是都给运动员提供小瓶装的矿泉水吗?”“女足条件确实比较艰苦。但即使这样,上海女足在全国来说待遇还算不错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不多时,孙雯跑到场边,打开纸箱子,数起小哑铃。原来,这些哑铃一直在仓库里,没人使用,孙雯上任后,找出它们,帮助队员练速度时使用,算是“废物利用”。而队医带来的一盒“冰块”,基地的3支球队共用。青年队队员受伤了,教练特地从其他场地跑过来,装满一个塑料袋,再跑回自己的场地。
条件可以艰苦,但气氛必须要快乐。刚过去的一周,孙雯每天张开眼,就在想怎么设计教案,让训练既有针对性,又有趣味性。转身180度冲刺,跳跃障碍冲刺,从草地上爬起来冲刺,单单一个20米跑,孙雯就安排了六七种训练方法。所以看女足训练时常能听到姑娘们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
让孙雯更高兴的是,昨天队里来了两个“外援”,他们是马良行和孙雯请来的科研人员。以后,两位科研人员每周来女足两天,带伤员康复,做体能检测,普及运动医学等方面的知识。
1小时52分钟,一堂训练课结束,寒风里,科研人员把大家叫到一起,围成一团,直接在冰冷的草地上做起了柔韧和力量训练。此时,女足青少年球队的教练员也跑了过来,拿起摄像机,拍下科研人员讲解的要领,回头给自己的小球员辅导。
如何计算脂肪消耗?身体出现各种反应后,膳食营养如何搭配……孙雯和科研人员一路商量到寝室门口,打算本周再给球队上一堂营养课。“球员必须最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学这些,是希望她们今后能够自己管理自己,做个称职的职业选手。”
休息时,球队开会,孙雯让大家牢记“one for all,all for one(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句话。目前的女足队里都是80后、90后的小球员,不少女孩子是看着孙雯踢球长大的。“小时候,在水电路体校训练,孙雯已经是大明星。我时常站在栏杆外看她踢球,当时暗下决心‘以后要成为她’。”现在,孙凌已经是国家队主力球员,偶像也成为了身边可以朝夕相处的教练。“苦一点没关系,现在我离自己的偶像更近了,更有方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