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坛扫赌打黑将使中国足球迎来一个崭新局面
刚刚结束的亚青赛,中国队被挡在四强之外,第三次无缘世青赛。据统计,在中国足协注册的1991至1992年龄段的球员总数仅为90人。要在这些球员中挑选11个人冲击世青赛,着实难为了主教练宿茂臻。
中国足坛扫赌打黑已历时一年,究竟在教练、家长和青少年中产生了怎样的“核聚变”?本报记者就此展开了一次调查。正如上海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副主任孙雯所言,“反赌扫黑提升了学生和家长的信心,从各种迹象来看,现在开始培养足球少年,是个机遇。”
不堪回首
足球是中国最早走向市场化的运动项目之一,可市场化没能给青少年足球带来改观。
“足坛反赌一年来,从足协到中超俱乐部,从官员到球员,找出不少问题。”知情人士提起往事,不堪回首。“其实,问题何止成人足球!”
知情人士举例,2008年,在国内一场U17的青少年足球联赛上,“我们的教练带队去赛场前接到电话,被要求放水。教练自然不同意,随后受到人身威胁。”后来球队人心惶惶,成绩可想而知。走下球场,大家如同逃难一样赶回上海。
另一位足坛元老则介绍,去年国内U19的一次比赛,更是丑态百出。“上了场,教练都不指挥了,他们不停地接听电话。有的甚至手里拿着两部手机,真是忙得不得了。”这位元老表示,明眼人一眼就看穿隐情。“那时候是我们这些搞了一辈子足球的人最寒心的时候。”
开始复苏
寒心的岂止是教练?孩子和家长更是受害者。
当年扫赌,只抓了龚建平一人,足坛的整顿就草草收场。“而这次,不管是足球管理中心领导还是俱乐部老总,再到大牌的球星,只要犯了错,一抓到底。我们这些足球人,越来越有信心。”上海耀东青少年足球俱乐部教练徐俊表示。
近日结束的上海市第14届运动会足球比赛,更是让圈里人感到,“中国青少年足球的春天就要来到了”。
“市运会青少年足球四强战,每场比赛都有五六百名家长到场观战。”徐俊介绍,小球员在场上带球飞奔,从爷爷奶奶到父母,全家五六口人集体出动,敲锣打鼓,加油呐喊,从第一分钟开始,直到终场哨响,这种盛况已经多年不见。“一场比赛,杨浦队输了球,一群孩子低着头走下球场,家长们站在看台上不停地喊‘杨浦球员,你们是好样的!’在场的观众都感动了,一起为孩子们叫好。”
“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球场,中国足球就会有希望。”在足球场上奔波了几十年的徐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开动脑筋
近年来,国内不少知名的足球学校规模萎缩,有的濒临关停。但也有例外。“上海耀东青少年足球俱乐部”整合浦东新区资源,18所学校共同参与联动,从小学到高中一体化培养足球少年,不仅让孩子得到最好的足球训练,还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
高桥镇小学,家长和学生以在足球班读书为荣。学校把最好的老师和教学资源配给足球班。每次,足球班学生的成绩都在各个年级名列前茅。
百年大同中学近年来也面临招球员难的窘境,他们开动脑筋,没有初中班,校长出面联系民办初中,招收适龄球员,一条龙培养自己的“后备队”。民办初中学费贵,部分家境贫寒的学生难以负担。于是,学校足球队自己掏钱,以奖学金的形式,给孩子经济上的补偿。
在最艰难的时刻,这些足球特色学校也为中国足球保住了希望的火种。
抱有希望
足坛反赌扫黑让学生和家长看到了希望。大部分家长表示,足坛打黑越是彻底,越能净化国内足球环境,为青少年球员培养打好基础。近年来,不少小球员成为体教结合的受益者,大同中学近几年有40多个足球生分别考上了复旦、同济等知名高校,他们的成功也给家长提供了参考依据。“孩子成不了职业球员,如果能通过足球的道路,既强身健体,又能考上好大学,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孙雯表示,中国足球不缺优秀的少年。“环境好了,体系理顺了,相信经过努力,中国足球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局面。”
中国足球现在正在经历最猛烈的暴风雨,而此时,中国足球的希望,也在生根发芽。本报记者钟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