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某前足球老板:远离足球都得救了 大染缸里早晚出事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0月25日08:57  北国网-时代商报

  “远离毒品,远离中国足球。”这句曾经被球迷用来讽刺中国足球的玩笑话,在足坛“反赌扫黑风暴”如火如荼的今天俨然已成了最真实的写照。昨天,本报记者与一位曾经投资过中国足球职业俱乐部的老板在聊起足坛往事时,该老总不无庆幸地说道,“还好我当时抽身得早,如果继续混在中国足坛这个大染缸里,早晚也得出事。现在回头看看,那些远离足球的人都得救了,包括万达的王健林、短暂入主辽宁队的赵本山……我不清楚他们当时毅然决然离开中国足球是否因为假、赌、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们肯定是觉得投资足球没什么希望才退出的。”

  提早“割肉”的都得偷着乐

  记者:当初你为什么要搞足球俱乐部?

  前足球老板: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出于对足球的喜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想通过搞足球挣钱。因为我进入足球圈正是中国足球最红火那几年,感觉只要进入足球市场就有的赚。而且我当时的生意经常需要出国,所以借谈生意之机我也有机会到欧洲俱乐部去参观、考察。那时我对中国足球还是很有信心的,希望有一天我的俱乐部可以和国际接轨,把我梯队球员和年轻教练都送出国,让他们接受最先进的足球理念。我还曾经想过,要将自己的俱乐部做成百年俱乐部。

  记者:后来是什么事情让你对中国足球感到绝望,最终决定退出足球圈?

  前足球老板:因为在搞了几年足球之后我发现,中国足球的土壤根本就不是像我这种私人老板能生存的地方。搞足球就是一个无底洞,我每年都要用做其他生意的钱来补贴足球。一年两年我还能承受,时间长了真的是无力负担。我说的无力负担不仅仅是给教练、球员正常的工资、奖金,还有球队日常的开销,更主要的是那些见不得光的“开销”。像每年给中国足协、地方足协以及裁判“进贡”的钱就占去我们不小的支出,像我们这种经济实力处于中下游的球队根本无法生存。老实说,当初退出足球圈是一种很无奈的选择。

  记者:现在看来,是不是有种“偷着乐”的感觉?

  前足球老板:我不知道那些和我一样中途撤出的足球老板是怎么想的,现在看来我当初的决定是多么英明和果断。我觉得搞足球就像吸食毒品一样,时间越长毒瘾就越大,就越难戒。

  在中国足球身上挣钱没戏

  记者:我记得2000年广州松日的投资人潘苏通曾和媒体说过这样一番话,“我这五年投了一个亿进去啊,就这么打水漂了,早知道这样,我就把这些钱捐给希望工程了,那会有多少人感动得流泪?”对于潘苏通的这番感慨您是否也有同感?

  前足球老板:我倒没投进去1个亿,但从我搞足球到最后离开起码有四五千万元是白白扔掉了。但我觉得其实无论是我,还是潘苏通都还算是幸运的,起码算是迷途知返、悬崖勒马,没有在足球的歧途上越走越远。我认识一个足球投资人,现在还在养一支中甲球队,他曾在一次饭局上对我说,他现在手中的俱乐部就像是一个被套牢的垃圾股,想割肉还心疼,但不割每年就得往足球身上砸两三千万元。后来这位老兄自嘲道,“我现在就是活雷锋,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其实在中国足坛类似这种“骑虎难下”的足球投资人并不在少数。

  记者:难道就没有能从足球身上获利的俱乐部吗?

  前足球老板:有,但绝不是通过俱乐部本身的正常运营来获利的。其实当初搞足球的那些大老板除了想通过足球为自身企业做宣传外,多数老板是想通过足球这个平台来获取当地省市政府特批的一些优惠政策,比如说一些俱乐部老板通过足球进行“圈地”。有一段时间足球俨然已成了“城市名片”,很多地方把搞足球视为城市的形象工程,所以政府方面对于那些肯在足球身上投资的老板都会特别支持,而这种支持除了土地使用可享受低廉价格外,在企业税收方面也有大幅度的优惠。据我所知,有些地方搞足球都是政府出面招商,一些商人为了博取政府的好感,每年投个几千万元搞足球是很正常的事情。

  以前你们辽宁媒体对于老辽足俱乐部“卖人求生”的生存模式总是给予否定的态度,但从一个商人的角度来看,这么做无可厚非,起码辽足这种非正常的生存模式不会让投资人血本无归。不是曾有人说过,真正通过足球挣到钱的投资人就是辽足前老板曹国俊。直到现在,我依然认为,10年内投资人想在中国足球身上挣钱根本没戏。

  “反赌扫黑”治标不治本

  记者:大家都知道中国足球不规范、黑幕多、潜规则多与足球大环境不好有直接关系,而这也正是足坛“反赌扫黑风暴”越刮越猛的原因所在。所以包括中国球迷在内的所有关心中国足球的人都希望可以通过这场前所未有的“足坛风暴”来拯救中国足球。

  前足球老板:从去年这个时候我就在关注这场由司法部门介入的“足坛风暴”,老实讲,当时我也没想到这场“风暴”会刮了这么长时间,而且那么多的中国足协高层、包括一些俱光部老总、球员和裁判都被卷进去了。能感觉到上面对中国足球的黑暗和腐败已到了忍无可忍的程度,所以才会如此大刀阔斧。我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契机,可以在短期内对中国足球的假、赌、黑有一定的震慑作用,但“反赌扫黑风暴”绝不可能让中国足球发生质变,中国足球要想重生,还得从根上找原因。

  记者:你所谓的“根”是指什么?

  前足球老板:我认为中国足球要想浴火重生需要两个“根”,一个“根”是指中国足协的高层领导,这些人必须既爱足球也懂足球,这样才能把中国足球引上一个有序、良性的发展轨道,从而制定出符合足球发展规律的方针、政策。另一个“根”则是指中国足球的后备人才,也就是说必须要有大批的青少年参与足球这项运动,让足球走进校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体教结合。如果这两个“根”都解决了,那么中国足球的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

  新闻链接>>

  中国足坛的经典“退出”

  1999年大连万达退出

  “足坛黑哨太猖狂。我们对中国足球已经失去信心,惹不起躲得起。”

  1998年9月,中国足协杯半决赛大连万达队和辽宁队次回合的比赛中,由于对主裁判俞元聪三个点球的判罚不满,导致万达队出局,万达俱乐部董事长王健林怒发冲冠宣称:“万达永远退出中国足坛”。

  2000年前卫寰岛退出

  “房地产通过足球来做广告,其宣传效果难以和资金投入成正比。”

  前卫寰岛(寰岛集团是原公安部下属企业)由于中央要求党政军系统不得办企业,脱钩后的寰岛集团随即对足球失去了兴趣。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足球出现花钱如流水的局面,是从前卫寰岛开始的。

  2001年吉利退出

  “中国足球全是假的,我看连世界杯出线没准都是拿钱买来的。”

  2001年,在与上海中远的比赛中,吉利认为受到裁判不公正待遇集体提前退场,受到中国足协处罚,赛季结束后吉利集团在广州和杭州两地分别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宣布正式退出中国足坛。

  2005年赵本山退出

  “中国足球太脏了。”

  2005年6月8日,在文化产业屡试不爽的赵本山宣布进军体育产业,入主辽宁中誉俱乐部当上了辽足董事长。然而,赵本山与辽足的“蜜月期”刚过,因为对中国足球大环境的失望赵本山无奈宣布淡出。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赵姝采写

  

相关专题:中国足坛反赌风暴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