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某裁判曝裁委会前主任只手遮天 专横跋扈纵容黑哨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3月12日05:27  沈阳晚报

  全国足球裁判员反腐倡廉教育整顿工作即将开始,在陆俊、黄俊杰和周伟新被传协助警方调查的大前提下,这次裁判整顿工作会议似乎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昨天,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国家级裁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曾经担任中国足协裁委会主任L的专横跋扈、任用私人,严重影响了中国裁判界的发展。不过,中国裁判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制度之殇。

  “裁委会有人只手遮天”

  记者打通这位相熟的裁判电话,这位裁判出言谨慎:“至于裁判整顿工作会议,其实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每年联赛前中超、中甲、中乙的裁判都要在一起开这个会,人数虽然没有这么多,不过也差不了多少。现在都说陆俊、黄俊杰出问题了,以我的了解恐怕还不止这两个人。”电话那头,一声叹息。

  这位裁判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体制和机制的问题不解决,裁判还会出问题。”这位裁判还直接点了某位曾经担任中国足协裁委会主任的人名:“以前报国际裁判、选拔执法中超的裁判,裁委会集体至少要讨论一下,大家推荐一下人选,毕竟这是国内最顶级的裁判,对于整个裁判界有个导向作用。可是后来裁委会就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别人都成了摆设。国内的顶级裁判几乎就是那几个地方出,甚至是固定的某个学校出来的,不要说足球落后地区,就连沈阳也没几个裁判,这样一来很多地方就没有信心培养裁判了。”

  “其实这就是个制度问题。比如,足协有规定,裁判员执法比赛时,接待由当地足协负责,费用年底一起到中国足协报销。但实际上,所有裁判在执法比赛期间的接待费用,都是由主队的俱乐部来负责。有制度,却没有监督机制,能不出事?”

  “培养机制制约裁判水平”

  如果大量执法中超、中甲的裁判因为此次反赌下岗,那么会不会影响中国裁判的整体执法水平呢?

  这位裁判认为问题的根源不在这,他说:“不是裁判水平不行,而是我们现在的培养机制不行。其实裁判和球员一样,也需要梯队建设。但是很少有人关注过裁判队伍,实际上裁判人才也非常短缺。2009年,在沈阳足协注册的裁判才20多个人,而在10年前,这个数字至少是现在的4倍。去年沈阳执法中超的裁判有4个,中甲有二三个,乙级的有几个,中国足协就用这几个,其他的全年也没有比赛可吹,足协也不管。裁判都是业余的,吹不上比赛,看不到未来,从业的人肯定越来越少。”

  这位裁判说:“现在中国足球是个低谷,就裁判现状来看,比较乱也比较复杂。不过,就像刚刚结束的亚冠第二轮的比赛,去年踢比赛的也是这些人,今年变化也不大,怎么成绩一下子就上去了?其实就是个解放思想的问题,中国足球水平上不去,有很多因素,我们踢了多少年的政治足球,里面有很多的人为的因素,而且有的时候真正有水平的选手还上不去。只要路子对了,其实中国足球上去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

  (本报记者 高寒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中国足坛反赌风暴专题 

更多关于 裁判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