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联赛重新走上正轨,足坛“反赌打黑”风暴历时已近半年。这场风暴正如眼下的节气“惊蛰”——春雷乍动,惊醒蛰伏在土壤中“冬眠”已久的“蛀虫”。只是眼下的“风暴”似乎还并没有偃旗息鼓的意思,“蛀虫”也依然如潮如涌。
“从足球俱乐部老板到地方足协官员再到中国足协高层,以及曾经的‘金哨’、‘名哨’相继被圈进‘反赌打黑’风暴,整个中国足坛几乎没有一处不被‘假赌黑’所侵袭。”昨天,一足坛名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口吻沉重地说,“听说接下来司法部门调查的重点将转移到中超老板和现役球员上,如此这般,中国足球恐怕真要被扒个精光了。但轰轰烈烈的‘打假反赌风暴’并不治本,中国足球要想脱胎换骨,体制若不变,一切都是无用功。”
伪职业“假赌黑”横行
如果说已经蔓延到中国足球圈里的“反赌打黑”风暴令每个足球从业人员惶惶不可终日,那么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足球恐怕都摆脱不了这股风暴留下的“后遗症”。事实上,早在两年前,身为圈内人的某地方足协官员就已经意识到了中国足球的“大地震”即将到来,但这场“地震”辐射面之广、破坏力之强、持续时间之久却也令其始料不及。
“作为最先扛起改革大旗的中国足球,本来是应该有着不错的发展前景的,但在以利益和权力为主导的中国足球大环境下,足球俨然成了某些权力人物大肆敛财的工具。一个个利益集团打着拯救足球的旗号粉墨登场,但背地里却利用足球各取所需,当达到自己的目的后便扭头走人。”在谈到中国足球改革的路子越走越偏,越走越窄,甚至是走进了“死胡同”时,一位前地方足协主席的话显得深刻透彻,“我们一些足球领导者用‘中国特色’阻拦了足球的改革开放,用‘中国规则’破坏了国际通用规则。而这么做的结果就是中国足球披着职业化的外衣,却做着伪职业的事情。特别是半计划体制半市场化造成了足球管理层的权力失衡。”
体制改革已成大势所趋
其实,眼看着中国足协“掌门人”如走马灯般换了一个又一个,有专家就曾指出:“换‘掌门人’只是个形式,最主要的是要认清中国足协在中国足球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到底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如果中国足协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这个体制不变化,在中国足坛出现的‘假赌黑’现象就不可能得到彻底肃清。”
在中国足协“新掌门”韦迪上任之后,已经在多个场合公开说:“我希望在临退休前中国足协能够实现政企分开、管办分开。”而迈出这一步的意义绝不亚于中国足球迈出职业化改革的第一步。在韦迪看来,中国足协只有真正实现政企分开、管办分开,中国足球的职业联赛才能像欧洲一样达到真正的职业化。据韦迪预测,在未来两三年之内,中国足球就会有一个新的管理格局出现。
去年年底,曾有中超俱乐部投资人向本报记者抱怨:“2009年中超联赛的收益是1.5亿元,但年底时各中超俱乐部得到的分红却只有区区180万元,即使加上每家俱乐部得到的400万元装备,中国足协的整个支出还不到一个亿。那么,剩下的近6000万元哪去了?对此,中国足协没有给我们做出任何解释!”现在回想起这个插曲,也就不能理解以南勇、杨一民为首的中国足协高层为何会卷进“反赌打假风暴”。
据本报记者所知,在“两会”期间,已经有不少代表向同为全国政协委员代表的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崔大林建议说,中国足协必须政企分开,少“沾”钱,从制度上防止腐败。这一建议得到了崔大林的认同。如此看来,中国足球体制改革已成大势所趋。
代表委员呼吁设《足球法》
中国足球为什么会事故频发,“假赌黑”现象为何屡禁不止?说到底,就是中国足协的领导班子本身存在严重腐败。首先,中国足协高层领导视联赛为捞钱的手段,球场成了赌场。其次,作为职能部门的中国足协对俱乐部又存在着严重的失察、失管和失控,导致俱乐部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惜铤而走险。所以要肃清中国足球环境,必须要先从中国足协自身进行完善,要从体制上、机制上、制度上、管理上、自律上来堵塞漏洞,真正从源头抓起。
据悉,在目前召开的“两会”上,已有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尽快给中国足球立法,从体制上入手,让中国足协彻底走职业化道路。“中国足协一方面是权力机构,另一方面又是具体的市场行为主体,权力与金钱的关系如此直接而密切,公平公正如何保障?腐败如何避免?”该委员直言,设立《足球法》是解决中国足球现阶段问题的当务之急。
对此提议,众多足球人表示赞成。昨天,一位足球教练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意味深长地说:“是到了该用法制来管理中国足球的时候了。足球就是足球,不要搞什么‘特色’。世界上的足球都一样是圆的,所以规则也应该一样。既然足球要走市场,就要真正把足球视为产业,严格按照市场规律办事。而中国足协则要找回其真正的身份和定位,足协就是一个社会团体,除了具有管理的功能,同时在协调和服务功能上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未来的中国足球不应该是由某个机构或某个人来管理,而是应该由法制来管理。”
本报记者 赵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