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陆俊黄健翔周宁贺炜圆桌会议 足球是否需要电子裁判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3月03日18:14  《最体育》

  欧冠1/8决赛,拜仁主场2-1战胜佛罗伦萨以及波尔图主场2-1战胜阿森纳的比赛中,都出现了非常有争议的判罚。在那两场欧冠比赛结束后,裁判再次成为了舆论讨论的热门话题。FIFA主席布拉特表示,国际足联将正式讨论引进更多电子科技帮助裁判执法。

  都说误判也是足球运动魅力的一部分,布拉特欲引入更多电子科技帮助裁判执法,对足球运动来说是否利大于弊。对此,《最体育》摆下圆桌会议,黄健翔和足球评论员贺炜、前国安球员周宁、裁判员陆俊以及本刊编辑一起,阐述各自看法。

  黄健翔:人品问题更可恨

  我反对,我认为,基本上只有那些明目张胆的误判,才会导致球迷群情激昂,而明目张胆的误判,都不是技术问题,都是人品问题和背景问题,令人怀疑的阴谋。为什么86年的马拉多纳上帝之手没有人怀疑是阴谋?因为这个球确实很难看清楚,现场观众也看不清。

  简言之,裁判的水平是够的。问题是裁判正在失去公信力。比如这次欧冠的判罚,其实真正一个很微小的越位球,或者压线球,进没进,大家没那么大火,主要是太黑,令人怀疑背后有鬼,才引起公愤的。

  就像2002 世界杯,哪里是裁判业务问题啊,即使那时有电子裁判,想黑照样黑了。

  贺炜:错误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我的意见是要谨慎。因为这不简单是裁判的问题。而是开了个口的问题,开了口之后,电子设备依赖症就会逐渐出现,最后没准发展成美式橄榄球,队员都戴着耳机参赛,像特种部队作战一样。

  现在其实已经有电子设备在帮助裁判了。但再增加的话,裁判员们就像SWAT小组一样。如果每有争议判罚就停下来看录像的话,这球就没法踢了。足球最大的优势就在流畅性,就像人生一样。你犯了错误,必须在继续战斗的情形下改正错误,而不是把过程中断,停下来想辙。

  人的决定权不容剥夺,可以得到帮助,但是不能依赖,错误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如果永远不犯错,大家可以去玩电子游戏足球了。

  周宁:要普及只能用GPS

  足球项目是比赛人数最多、裁判最少、关注人数最多的球类运动项目,据我所知,欧洲国家一直在进行辅助竞技电子设备的研究,但效果不好。因为足球场场地大,角度复杂,客观因素有很多。

  球类竞技比赛是由球员、教练和裁判组成的,足球裁判的执法是比赛不可预测性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我想电子设备的启用不会普及,如果真要普及也只有用GPS了。

  足球比赛是否连贯也是影响比赛观赏性的重要因素,所以足球场没有暂停,一场比赛不可能为一次越位而终止比赛。瞬间的判罚到开球,必须维持在几十秒钟之内。所以我想,比赛中不应启用大量的电子辅助设备。

  陆俊:决不能破坏流畅性

  目前布拉特和国际足联都没有具体表示要引入什么样的电子设备来辅助裁判,所以,暂时我们没法下定义说他们的决定是有利还是有弊。但是不管怎样,引入电子设备来帮助主裁判执法,需要建立在一个前提上,那就是不能影响比赛的流畅性和观赏性。

  比如一个球有没有越过球门线,一个关键球有没有出界出底线,在不影响比赛延续性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利用电子设备帮助裁判判定,但是,说得夸张一些,如果为这个而停止比赛,一帮人围在显示器前讨论球进没进,就像网球的鹰眼一样,这样的情况绝对不应该出现。

  所以,引入电子科技,我们要看它是否会影响比赛正常进行,如果能在此前提下更多的帮助裁判判定比赛,那是好事,反之,则没有必要。

  本刊编辑高振:支持引入电子技术

  只要掌握好一个渐进的过程,一个“度”,那么引入电子技术辅助裁判执法应该是值得支持的。

  事实上,国际足联在逐步将电子设备引入足球场的过程中做得还是比较好的。从给主裁判和助理裁判佩戴互相沟通的耳机,到给助理裁判的指示旗手柄上安装通讯按钮,再到上届世界杯上,给“团队之星”足球内部植入芯片,只要皮球越过门线,主裁判的耳机就会自动收到信号,这些措施都很好的减少了比赛中一些失误的出现。

  可以说国际足联是在循序渐进、逐步的将电子设备引入到赛场,并没有盲目的大量使用电子仪器。毕竟FIFA是一个由很多专业人士组成的机构,初衷都是为了足球能够更好的发展,吸引更多的观众,并且每一项决议都是在诸多部门的协商后才执行的,因此,我们应该不用太担心FIFA搞出一个只求减少误判,但却影响比赛魅力的决议。

  因此,支持FIFA引入新的电子技术来帮助裁判执法,谁也不会拒绝一个“费厄泼赖”的绿茵场。

  编后语:其实无论列位各是什么意见,大家的想法都一样,为足球场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从而更好地展现足球的魅力。正如黄健翔所言,对于足球比赛来说,技术上的误判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人品问题,是阴谋。

  《最体育》: 冷奥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