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30年来,美国乒乓球为什么一直停滞不前,发展缓慢?
对美国乒乓球的印象,中国人还停留在70年代初的乒乓外交。按理说美国是头号体育大国,为何乒乓球发展不起来?很简单,体育苗子都去玩其他项目了。
中国虽有世界最多的人口,但受经济条件制约,足球受众基本局限在城市范围。你见过一群娃娃在村口踢球的场景吗?可城市人口可以选择的体育项目又远不止足球,乒羽是中国的拳头项目,没有足球场的中小学比比皆是,没有乒乓球台的则凤毛麟角。看球的人多是一回事,踢球的人少是另一回事。
不过要与选材手段相比,选材范围小还只是小问题。巴塞罗那引进梅西、曼联挖来马凯达的同时,还为他们的监护人提供了俱乐部内的就业机会,让这些异国天才在最温暖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与国外教练、球探求贤若渴相比,国内很多教练则是求钱若渴,连晋升青年队都要榨取大笔买路钱,到了成年队收钱现象愈发猖獗。
于是,中国足球陷入了可怕的死循环。选材差,导致日后成年队成绩差。成绩差,导致国人对国足愈发心灰意冷。口碑差,导致愿意让孩子踢球的家长越来越少。足球人口少,导致选材更差……
中国的体育发展方针,是奥运金牌战略。既然如此,搞不搞足球似乎并不重要。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举重都是金牌大项,足球总共才男女两块金牌,而且充满偶然性,强如巴西都从未摘金。搞足球,投入产出比太不划算了嘛!(徐鑫炜,清华神童,1996年考入清华大学时仅13岁半,体坛周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