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广东电视台演播厅内冠盖云集、星光熠熠。“万力之夜·广东足球60年颁奖典礼”在此间隆重举行。中国足协掌门人南勇先生和广东足球界众多知名球员和教练员均对广东足球的发展畅谈了自己的观点。
【昨晚,中国足协副主席南勇先生出席了“广东足球60年颁奖典礼”的现场。南勇深情表示:广东足球对中国足球贡献巨大,广东足球的历史值得尊重!】
南勇是结束在济南召开的会议后马上赶到广州的,次日一早,他就要赶飞呼和浩特,足见他对广东足球界这次盛事的巨大支持。“这个活动非常好,广东足球在中国足球有着非常辉煌的成就和历史,对中国足球有着很大的贡献。这次评选了很多优秀的运动员和教练,或许还有其他一些优秀球员和教练没评上,但这次当选的球员和教练是广东足球的代表。我这次过来就是肯定广东足球对中国足球的贡献。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广东足球能够重新腾飞起来,以前有 ‘南广东、北辽宁’,希望这种局面可以弘扬下去。”
青少年球员萎缩是最突出矛盾
最近,南勇专门去了一趟欧洲考察,他表示这次考察与整个中国足球的布局有关。“在今年的足代会上,我们这次考察的内容会有所体现,从机制、管理体制和现状都会涉及。”南勇透露说。
南勇认为,中国足球目前最突出的矛盾是青少年球员萎缩太严重。“目前我们青少年球员注册的只有五六万人,占整个人口的比例与足球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太大。我希望未来能有100万,甚至1000万人。我们也希望能恢复一些原来举国体制下对青少年培训发挥出作用的渠道和方式。”
最近,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发表了“足球现状与中国体育60年发展的成就不相符合”的观点。对此南勇并不避讳,“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我国体育一直发展得很好,去年奥运会拿了很多金牌,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但足球却与这些形成了很大的反差。职业化改革是我们17年前提出来的想法,现在已进行了15年的改革,从中我们得到了许多,也存在很多问题。现在有很多人对中国足球在亚洲的地位提出了质疑,我们不能逃避,只能迎难而上。”
对于今年的中超联赛,南勇表示:“今年联赛局面还算可以,观众人数比以前有所增加,争冠进入白热化,各个媒体的收视率增幅都有50%以上,这是俱乐部、球迷、媒体各方面的支持才会有今年这个局面。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关心,不要恶意炒作。问题总是存在的,但是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这是一个过程累积下来的。”
广东足球不能故步自封
广东足球不能屈服现状
功勋教练:
广东足球不能故步自封
“广东足球60年杰出教练员奖”评出8名教练。这8名教练或有国字号主帅的经历,或带领广东球队在全运会和国内顶级联赛获得佳绩,可谓实至名归。除了陈熙荣因事返回加拿大无法出席现场,其余7位名帅悉数到场。
苏永舜和曾雪麟两名前国家队老帅认为广东足球发展之本是必须坚持固有的技术风格。冼迪雄和岳永荣这两名带领广东队在上世纪80年代叱咤风云的名帅则认为,广东足球必须正视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才有可能去谈重振辉煌。
三度带队冲击全运会的陈玉良则认为,广东足球在培养优秀教练员方面亟待重视,必须提供更多的平台给广东的中青年一代教练员。
刚刚在绿城队卸任的周穗安坦言,广东教练员完全应该有更多人参与到国内职业联赛的竞争,绝对不能故步自封。
12年后带队为广东队带回一枚全运会银牌的曹阳则表示,广东足球今年刚刚有点起色,但要想真正在和国内其他地区的球员竞争中保持领先,年青一代球员必须更多向广东足球界的前辈们学习,尤其是在技术方面。
巾帼“英红”:
广东足球不能屈服现状
广东是中国女足的发源地之一,近20年来广东女足为中国女足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其中,吴伟英、韦海英、施桂红、赵利红、高红这“二英三红”被公认为当中的杰出代表。
除了高红正带队备战全运会无法脱身外,其余“两英两红”都出席现场,并在典礼上高歌合唱一曲《风雨彩虹,铿锵玫瑰》。韦海英不但当年是誉满国内的女足“快马”,退役后甚至还当过甲A俱乐部的老总。目前她已移居香港,笑言自己的职业是“家庭主妇”。不过,一谈起广东女足的往事,韦海英还是很激动:“这次的60年评选,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女足队员,实在很感动。无论男足还是女足,现在都处于低潮期,要重新振奋,没有人才单靠幻想是没有用的。要改变广东足球的现状,我们这些老中青的足球人都不应该屈服,都应该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华南轮胎董事长孙维元:
和广东足球一样战胜困难!
本次广东足球60年颁奖典礼的成功举办,与广东华南轮胎公司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公司董事长孙维元表示,华南轮胎是出口到美国最大的轮胎企业,故受近期发生的“中美轮胎特保案”影响也最大。面对暂时出现的困境,“华轮人”有足够信心,他们会和广东足球一样在重攀高峰的过程中克服各种困难。
孙维元表示:“这次典礼的得奖者代表的不仅仅是他们自己,而是当代人厚德务实、坚忍不拔的精神代表,是智慧和勇气的化身、是广东足球屹立潮头的理由,是广东足球最值得传承的财富。”孙维元承诺,华轮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公益事业。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张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