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资深攀登者:商业登山并非万能 我们需仰望珠峰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6月10日15:24  体坛周报

  5月18日晚9点,我正在开车回家的路上,突然收到来自珠峰的短信:“有一个队员在8700米下不来了!”当时,我的心咯噔了一下。我知道,冲顶珠峰在这个时间还没撤到第二台阶以下,意味着凶多吉少。

  2003年我在珠峰,参与过一次8000米以上的救援行动。那是一名英国队员,在8400米摔伤脱臼,急需救助。经中国、新西兰和瑞士队三国组队的国际传递,那名英国伤员最终安全救了下来。事后总结,这英国人之所以获救,得益于出事高度在8400米,距我们的8300米突击营地较近,而且伤者体能足够。

  这是一个比较少见的8000米以上救援案例。实际上,不要说从8700多米救人,就是从6000多米往下救援一个失去行动能力的人,也是极为困难和危险的。

  5月20日,我通过各方渠道得知,尽管当晚派上去9名救援人员,并携带了相应的救援物资,但困在8700多米的队员还是不幸遇难了。他的名字叫吴文洪。他与我同岁,今年四十整。这是一个人黄金年华的中点,没想到却成为了他人生的终点。而通过媒体得知,此人还多年自掏腰包组织业余足球联赛,如此爱好体育人士的离世,更加让人心痛。

  吴文洪参加的是商业登山。从2003年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国内登山爱好者攀登珠峰,他们采取的方式绝大多数是参加商业登山队。商业登山队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组织机构专业的高山服务,弥补登山客户能力的不足,从而使得那些本无可能攀登世界最高峰的人,来此尝试。但是,商业登山不是万能的。由于登山客户自身的能力远远达不到自主攀登珠峰的水平,所以遇到意外危险时,出事的可能性就更大。

  在吴文洪最后时刻,向导为他戴上氧气瓶也无济于事。雪山攀登中,使用氧气可大大降低登山者因高原缺氧带来的生理危害;但过分依赖氧气,则可能会害了使用者。传统上,人们使用的是一种容量为5升左右的氧气瓶,一瓶新的氧气连瓶约重4公斤。每个攀登珠峰的登山客户拥有3-4瓶高山氧气,而客户只能自行背负使用中的那瓶,其他的由向导背负。

  在珠峰,氧气一般在7800米以上才开始使用。而据说今年国内攀登珠峰的24人,氧气是“5+1”瓶,也就是从7028米北坳营地就开始用氧了。这样做,虽然可以减轻降低客户的生理痛苦,增加登顶成功的机会,但也埋藏了一个致命的隐患:万一登山客户体能不足、行走过于缓慢,从而在未下撤到营地前就用光了氧气,那就尤其危险。

  而吴文洪的遇难,或多或少,与近年来过分依赖氧气的商业登山方式有着某种逻辑上的关联。(作者为资深民间攀登者)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登山 珠峰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